尼克松主义

(Nikesong zhuyi )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任内提出的调整美国对外政策战略重点的外交方针。1969 年尼克松就任总统时,美国面临国内外的困难局面: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引起国内不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与西欧日本矛盾加深;第三世界力图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中苏关系恶化。尼克松政府认为,这种形势表明战后以来的两极世界即将被多极世界取代,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利用各种相互制约的力量关系,操纵力量“均势”,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1969 年 7 月25 日,尼克松出访途中在关岛对记者发表谈话,提出美国在亚洲的新政策,

被称为“关岛主义”或“尼克松主义”。1970 年 2 月 8 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把只是针对亚洲的“关岛主义”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宣布要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其内容为:与盟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实际上是要西欧、日本分担防务义务,要美国扶植起来的傀儡或附庸更多地承担军事行动的任务,以使美国腾出手来,收缩战线,加强重点,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仍然保持霸主的“实力”,以“实力”为后盾进行“谈判”,达到限制苏联实力增长、使苏联“自我约束”的目的;改善对华关系,加强自身战略地位。尼克松主义是美国的全球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守的标志,是美国力图继续称霸世界但又力量不足的表现。

(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