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茨基

(Kaociji,KarlKautsky1854—1938)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领袖之一。1854 年诞生于奥匈帝国的布拉格。1874 年进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学习,1875 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880 年 1 月应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赫希伯格之邀到瑞士苏黎世,因此结识了伯恩斯坦。这期间阅读了《资本论》、

《反杜林论》等马恩著作,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1883 年 1 月在恩格斯、威廉·李卜克内西等人支持下在斯图加特出版《新时代》理论刊物,担任主编至 1917 年。1885 年迁居伦敦,在大英博物馆研究经济学和历史学。1889 年受恩格斯之托开始整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史》手稿。1891 年返回斯图加特,并参加社会民主党新党纲理论部分的起草,这个纲领比《哥达纲领》前进了一步。恩格斯逝世后,对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观点持认可态度。1896 年 10 月起,让伯恩斯坦在《新时代》杂志上发表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的一系列文章,引起德国党和各国社会主义者的不满。1899 年 9 月出版《伯恩斯坦和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一书,批驳伯恩斯坦的观点,但回避了无产阶级专政问题。1900 年 9 月参加第二国际巴黎大会,对米勒兰入阁问题提出折衷决议案,认为这只是一个策略问题,而不是原则问题,从而以“中派”的面目出现在第二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本国政府辩护,1914 年 9 月发表《帝国主义》一文,提出了“超帝国主义”的观点,认为随着国际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帝国主义可以进入一个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超帝国主义”阶段。因而不能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1918 年出版《无产阶级专政》一书,攻击苏维埃政权是“独裁政权”。德国十一月革命胜利后,任临时政府外交部副部长。1921 年 2 月,支持原第二国际内的中派在维也纳成立“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即“第二半国际”, 与共产国际相对抗。1927 年出版《唯物主义历史观》,在阶级、阶级斗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上全面摒弃了马克思主义。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迁居维也纳。1938 年病死在阿姆斯特丹。

(邓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