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

(jinwen) 也称“钟鼎文”,即指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现已发现带铭文的铜器 4000 多件,金文单字 3500 个左右。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祭典、征伐、赐命、契约等,涉及到礼仪、制度、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商代的金文是在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上才出现的,其字体和甲骨文相近。较早的铭文只有很少的几个字,大都是古代氏族的族徽、人名等,如妇好之类。商代末年始有较长的铭文,最长有三四十字的,内容大体是因受赏而为父辈做器的。如安阳后岗祭祀坑出土的戍嗣子鼎有铭文 30 字,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商代青铜器中铭文最长者。西周早期出现长篇铭文,如成王时代的

《令彝》有 187 字,康王时代的《大盂鼎》有 291 字。西周初年的铜器铭文是因袭商代的字体,比较凝重。西周中期族氏铭文已罕见,长篇铭文更多, 内容多格式化。铭文字体书写趋于疏散。西周晚期铭文多长篇,如《毛公鼎》有 497 字,是现存铜器中最长的一篇铭文。春秋战国时期铜器铭文,一般都很简短。字体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鸟篆等艺术字体。其内容长篇记事铭文较少,一般以记载督造者、铸工、器名以及使用地点为主。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编钟计有篆书铭文约 2800 余字,是战国早期金文的一次重大发现,是已知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整的古代乐律学者作。青铜器铭文是研究我国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早期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汉字发展的珍贵资料。

(冀莲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