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

(Chen Yi 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字仲弘。四川乐至人。 1919 年五四运动后,为寻求革命真理,赴法勤工俭学。1921 年 10 月,因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 被强行遣送回国。1922 年在重庆任《新蜀报》文艺副主笔,并由蔡和森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 年在北京中法大学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曾任北京学生总会的党团书记、中国国民党市党部的中共代表, 在北京从事青年运动。1926 年从中法大学毕业后,被派往四川万县在川军中进行革命活动。1927 年春到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中共党委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陈毅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 年 1 月,与朱德一起领导了湘南年关暴动。同年 4 月,与朱德一起率部进军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会合,先后任新创建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并被选为中共湘赣边特委委员。1929 年初,随毛泽东、朱德率部转战赣南、闽西。同年 6 月,主持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后赴上海参加中共中央军事会议,在周恩来主持下,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后又协助毛泽东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此后在中央根据地历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赣西特委书记、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留在苏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转战闽、浙、赣等省,坚持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陈毅出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此后率部挺进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 年,他又率部北渡长江,在江北指挥了黄桥战役,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同年11 月,华中总指挥部成立,任代理总指挥,统一指挥华中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的抗日斗争。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后,与刘少奇等一起重建了新四军部队, 任新四军代理军长。从此,他统率新四军,抗击日伪军一次次“扫荡”和“清剿”,坚持抗战,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率部抗击了国民党军队对华中、山东地区的进攻。解放战争开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他率部连续取得了宿北、鲁南、莱芜和孟良崮等战役的胜利。1947 年秋,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有力地配合了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部署。1948 年 5 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同年 11 月,参与组织和指挥了淮海战役。1949 年春,人民解放军重新整编后,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4 月率部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上海和广大东南地区。上海解放后,陈毅为第一任市长,此后相继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建设新上海做了大量工作。1954 年,陈毅调中央工作。此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他协助周恩来制定了新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为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增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作了不懈的努力。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党内,他是中共第

七、第八、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2 年 1 月 6 日在北京逝世。其诗文收入《陈毅诗词选集》。

(朱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