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shougongyie de shehuizhuyigaizao) 由于我国现代工业不发达,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着重要地位。手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约占20%左右,1953 年全国城乡手工业工人和手工业者达 1930 万人。他们不但承担着人民必需的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生产以及不可缺少的修理、服务业务,而且他们生产的特种手工业品和工艺美术品是重要的出口换汇产品。它的分散、灵活、便民,可以补足大工业、大商业之不足,但它们在资金、劳动、技术等方面仅靠个人经营确有困难,有组织起来的要求。国家把手工业者引上合作化道路也采取了由低到高、逐步前进的方针,由初级形式的合作小组到供销合作社,再到高级形式的手工业合作社。1950 年有手工业合作社 1300 个,社员 26 万人。1953 年合作化手工业从业人员 30.1 万人, 1955

年 220.6 万人, 1956 年 603.9 万人,占手工业从业人员的 91.7%,产值占

93%。手工业合作化基本完成。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类似,在 1955—1956 年的合作化高潮中也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缺点,使经营网点减少,品种、服务项目减少,有些特种工业品和工艺品的发展受到影响,甚至一些名匠故去后,后继无人,有些民间技艺濒临失传境地。这些缺点通过整顿本来可以解决,可是 1958 年的“大跃进”,也使手工业合作社急于向国营过渡,问题就愈难处理了。

(李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