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古代史

(feizhou gudaishi)非洲大约是人类的发样地之一。距今 1400 万年前,在东非的肯尼亚已经有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腊玛古猿。这种猿会直立行走,可能有语言,能用天然石块砸开野兽的头或骨食其脑髓,表现向人进化的趋势,一般认为是形成中的人。1974—1975 年,在坦桑尼亚北部的拉托利, 发现距今约 370—359 万年前的 13 个人类化石。这是完全形成的人,或称猿

人,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人类化石。到 4—5 万年前,非洲出现基本消失猿的

特征的现代人。大约 1 万多年前,非洲已经居住着欧罗巴人、尼格罗人、科伊桑人和俾格米人等不同人种的居民。

非洲各族人民的历史发展很不平衡。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第 4 千纪中叶已建立最初的国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公元前 4—

前 1 世纪,埃及先后被希腊和罗马统治。公元 7 世纪中叶和 8 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占领埃及和整个北非。阿拉伯人的到来促进民族间的融台,许多居民讲阿拉伯语,改奉伊斯兰教。11—13 世纪,在马格里布先后形成穆拉比德王朝(1061—1147,西班牙人讹称阿尔摩拉维德王朝)和穆瓦希德王朝(1147

—1269,西班牙人讹称阿尔摩哈德王朝)。13 世纪初,穆瓦希德王朝衰落, 在马格里布出现马林王朝、阿布德瓦德王朝和哈夫斯王朝,分别奠定后来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三国的基础。16 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包括埃及在内的北非大部分地区。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先后形成一批古国,著名的有努比亚、阿克苏姆、加纳、马里、桑海、刚果、津巴布韦和贝宁等。在东非沿海,即今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很早就与埃及、希腊、阿拉伯和印度有商业联系。7 世纪起,阿拉伯人大批涌入。他们种植胡椒、丁香、椰子,或经营黄金、象牙和奴隶买卖,并同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斯瓦希利(阿拉伯语,意为“属于海岸的”)人。15 世纪末,东非沿岸形成摩加迪沙、基尔瓦、蒙巴萨、马林迪、桑给巴尔、索法拉、布腊瓦、马菲亚和奔巴等 30 多个经济繁荣的城邦国家。

15—17 世纪,葡、英、荷、法等西方殖民者相继侵入非洲,给非洲人民

套上殖民主义枷锁。他们经营万恶的奴隶贸易,长达 400 年之久。有的学者

估计,到 19 世纪 70 年代,约有 1500 万黑人运到美洲,每运到 1 人就有 5 人被害或死于途中,非洲总共损失 8000 万—1 亿人。其后果是生产停滞,田园荒芜,传统文化中断、社会发展大多停留在 15 世纪的水平。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断,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中非友好源远流长。3 世纪鱼豢撰的《魏略》里已提到“海西”有“迟散城”,即今埃及的亚历山大城。8 世纪中叶,杜环著的《经行记》里提到的“摩邻”,一般认为是今肯尼亚的马林迪。9 世纪中叶,段成式著的《酉阳杂俎》里记载,“西南海中”有商业繁荣、拥有“步兵 20 万”的“拨拔力国”,大概是今索马里的柏培拉。12、13 世纪,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和赵汝适的《诸蕃志》,对东非沿海诸国有详细的记载。15 世纪,随郑和出访的费信,在他的《星槎胜览》里记载东非的竹步、木骨都束和麻林非常具体。非洲也有一些关于中国的文字记载。1 世纪亚历山大城商人写的《红海环航记》和 2 世纪托勒密的名著《地理志》里,都提到丝绸之路和盛产丝绸的中国。中非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比文字记载还要早。自汉武帝遣张骞通西域后, 中国的丝绸已辗转运到埃及和北非,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前 51—前 30)

可以穿上丝袍,非洲的香料和象牙也远销中国。7 世纪兴起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架起中非交流的新桥梁。阿拉伯商人把东非的货物直接运往中国。约 9 世纪,中国瓷器运到埃及,深受欢迎。稍晚,我国的造纸术传入埃及。宋代运到非洲的瓷器猛增,在基尔瓦发现的我国瓷器碎片不可胜数。东非沿海一带发现宋代钱币数百枚。与此同时,东非不断派使节来华, 中国商船可能直接远航东非。高粱原产非洲,辗转传来中国,宋以后广泛栽培。西方殖民者侵入非洲后,中非之间的友好往来遭到破坏和阻挠。

(孔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