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Donghan25—220) 西汉远支皇族刘秀夺取绿林赤眉起义胜利果实后于公元 25 年建立的豪族地主政权。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针对当时严重的奴婢问题,于建武二年至十四年

(26—38)先后 6 次颁布释放奴婢的诏令,3 次诏令禁止虐待奴婢;又曾组织军屯、减轻赋役、兴修水利;还下令裁并郡县,省郡国 10 个、县邑道侯国

400 多个;精减吏员,十置其一;并在中央削弱三公的权力,加重尚书台的职权,使其成为皇帝发号施令的机构;废除掌握地方军权的郡国都尉,取消地方军。以上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有效地保证了对全国人民的剥削与统治权力,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自光武以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东汉政权巩固,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东汉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大力提倡儒学,又盛行谶纬,二者结合起来,使儒学被神化,儒家谶纬神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 对此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和批判,《论衡》是其不朽著作。在史学方面,班固及其《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体系,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历史巨著。在科学技术方面,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技术,对文化传播有着重要意义。科学家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对天文学和地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医学家张仲景、华佗也有突出的成就。

{ewc MVIMAGE,MVIMAGE, !99900320_0064-1.bmp}

东汉政权是在南阳、颍川、河北等地的豪族地主官僚集团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豪族地主政权。在这个政权的保护下,东汉豪族地主势力迅速膨胀。他们一方面大量兼并土地和财产,控制大量的依附农民,建立起地主田庄,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又通过察举和征辟,把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 形成许多官僚集团。豪族地主势力的发展,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争斗。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政以及“党锢”之争,都是这一斗争的表现。东汉中后期, 外戚宦官交相专权,造成政治极端黑暗和混乱。桓帝以后,宦官独揽大权。在他们把持下,察举制度败坏,官场黑暗,人选滥杂,贿赂公行。太学生和官僚集团联合一起,反对宦官专政。这场斗争以党人失败结束。党锢之后, 东汉统治更加腐朽,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中平元年(184),由张角组织和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黄巾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后因割据势力增长, 统一国家逐渐走向瓦解。延康元年(220),曹丕代汉称帝,东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