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

(Sidalin,CtaлиH,1879—195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 前联共(布)中央总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原姓朱加施维里。1879 年 12 月 21 日生于格鲁吉亚的哥里城。1894 年在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正教中学读书时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898 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梯弗里斯组织。1899 年因参加革命被学校开除,此后成为职业革命家。1901 年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梯弗里斯委员会委员。1903 年被选进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高加索联盟委员会。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后是布尔什维克。1904 年 12 月,领导了巴库石油工人大罢工。1912 年 1 月,在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选出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被缺席增补为中央委员,并被选入中央委员会俄国局,积极参加了布尔什维克《真理报》的编辑工作。1912 年底至 1913 年初写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得到列宁很高评价。从 1901—1917 年,先后被捕七次,流放六次,从流放地逃出 5 次。1917 年二月革命后从流放地回到彼得格勒,参加党中央委员会俄国局。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以及此后的历次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同年 8 月召开的布尔什维克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做了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捍卫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俄国获得胜利的学说,阐述了列宁的武装起义和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方针。10 月,参加中央政治局和党的起义机构——军事革命总部,是十月武装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参加第一届人民委员会, 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1919 年起兼任国家监察人民委员(1920 年起为工农检查人民委员)。国内战争时期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的一些方面军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2 年 4 月起任党中央总书记。在 1922 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倾向,受到列宁的批评。1924 年 1 月列宁逝世后,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到 30 年代后期,苏联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但在此期间,逐渐发展起了对自己的个人崇拜,犯有一些错误,如进行过火的党内斗争,在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背自愿原则, 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进行大清洗等。特别是 30 年代的大清洗,给苏联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政治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1941 年 5 月—1953 年 3 月,先后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和部长会议主席;在卫国战争时期,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国防人民委员、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领导苏联人民和武装力量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1945 年 6 月,获苏联最高军衔——大元帅称号。战后,领导苏联人民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但个人崇拜继续盛行, 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仍不正常。1952 年 10 月,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委员会书记。1953 年 3 月 5 日病逝。

(段炳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