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减与 U 型成本曲线

在厂商的货币成本背后存在着厂商的产量和它所用的劳动以及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品之间的生产关系。

在第二十六章中我们将深入地讨论这一问题,但在这里,我们可以指出这种情形的一般逻辑。

假设在短期内某些要素是不变的,我们可以设想:在制造业中,一般来说,这就是不变的工厂的能力。

假设我们通过改变某些生产要素投入品(例如人工)的量来改变产量, 如果我们总是按每单位同样的工资来购买劳动,那末,产品的边际成本上升的唯一原因就是,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是减少的。

换句话来说,如果在短期内可变要素的收益是递减的,那末,短期边际成本就会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为什么如图 21—1(b)所示,MC 往往在开始时下降呢?回想一下,收益递减规律总是适用于在生产能力不变时产量增加的情况。

但在开始时,可能存在着收益递增的强大趋势,这是由于与制造过程不可分性相关的大规模生产的节约。踢足球必须要有最少人数的球队,或者一辆汽车必须要有四个轮子。

如果在开始时是收益递增,那未,在开始时边际成本就是递减,而不是递增。①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生产力的收益规律和边际成本规律之间所具有的关系:

在短期内,当把可变生产要素用于不变的生产要素时,可变生产要素就表现出收益递减的倾向,这就意味着 MC 有上升的倾向。

如果最初存在着收益递增,那未,最初 MC 就下降——但是,最终收益递减和 MC 递增总会出现。

边际成本这一概念具有许多用途。

在下一章,我们将看到,边际成本能得出厂商和行业的供给曲线。

在第二十三章将说明,任何厂商——不论是垄断的还是竞争的——将通过使它的增加的成本与增加的收益平衡(即通过寻求它的边际成本曲线与将要确定的“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来得到它的最大利润的均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