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历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工业发展在沙皇的俄国刚告开始。从 1880 年到

1914 年,它增长迅速,但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像美国或英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巨大苦难并使列宁和托洛斯基——保证给工人以权力,并给农民以上地——在一次迅速的行动中夺取了政权。布尔什维克刚同德国人签订了条约,严酷的内战便爆发了。新政权遭到来自法国、英国甚至美国的军队的进攻,而且一度丧失了现有苏联领土的 3/4。第一次世界大战、内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掠夺的经历无疑使苏联领导人相信,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于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刚刚夺取政权之后,苏联领导人便陷入了困境。他们没有可以依据的蓝图。马克思研究的主要是资本主义的缺陷,但是因为他相信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细节在那时是无从得知的,所以他很少预言天国究竟是什么样子。

从 1917 年到 1933 年,在确立存在于今天的中央集权的体制之前,苏联对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试验。①首先实行的是中央命令统治经济决策的“战时共产主义”,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在本世纪所能见到的任何一件事情—

—有些理论家在那时甚至于在考虑要取消货币。

当战时共产主义被证实为行不通时,列宁便转向新经济政策(NEP),该政策包括在工业上的相当程度的非极权化以及小规模商业的私有化。

但是,新经济政策并不适合苏联的国情。许多事件导致了它的取消:斯大林在政治上的胜利;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内战破坏中的恢复;对在新经济政策下工业化步伐的不满。所有这些事件导致斯大林和他的同事在 1928 年前后进行了一次激进的薪的冒险——农业集体伦和强行制定的工业化。

1929—1935 年间苏联农业的集体化推出了现代历史的一幕伟大戏剧。尽管这些事件由于缺乏客观的记录而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伟大转变”的主要原因似乎是:首先,斯大林和其他人想要消除较富裕的农民(即“富农”), 这些人构成了对抗苏联政策的核心。第二,存在着反对依赖市场的急速转向。第三,向国家上缴的粮食——对农民的一种征税——急剧减少。最后,斯大林希望,如果农民被强迫加入集体农庄而不是自由经营的话,他可以从农民那里取得更多的资源——征收更多的粮食。

其结果是,从 1929 年到 1935 年,94%的苏联农民被迫加入了集体农庄。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富裕的农民被流放,而且由于条件极其恶劣,致使无数人死亡。

苏联“大跃进”的另外一部分是通过引进经济计划来迅速实现工业化。在 20 年代末期,共产党提出,需要通过计划重工业的迅速增长来超过资本主义国家。

相应地,苏联制订了 1928—1933 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要求五年间增加投资 150%。苏联计划的重点已经确立下来:重工业优先于轻工业, 并且消费品是在所有其他优先项目被满足之后的剩余部分,第一个计划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强调“巨大规模”——庞大的长期项目,例如第聂伯大坝,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30 年代以来的苏联经济史是一部连续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准备战争并最终战胜德国的入侵;伴随着工业的迅速增长而持续地使用“高压的计划”;在国防上的大量投资,其数字目前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0%到 14%; 伴随着斯大林主义时期的对离经叛道思想的镇压而采取的为使知识分子顺从

① 只有超级水平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编造出 10 年前在彼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可以听到的讥讽的笑话:“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一种人剥削人的情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过是改变方式而已。”

的日益增强的高压政策;伴随着下面所要论述的改革的企图,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出现了一些松动;然而在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统治下, 又回到较为保守的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