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条件和结论

本节结束我们对贸易原因和优美的比较利益学说的讨论。比较利益论适用于任何两国和任何两种物品,并不局限于美国和欧洲以及食品和衣服。

下面的附录说明:比较利益原理可以被推广应用于任何数量的不同物品,而较高深的著作可以说明:它能够应用于任何数量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用固定比例的劳动、土地和资本货物的组合来代替单纯的劳动成本的例子。我们也可以把生产要素的比例的改变和收益递减考虑在内。关于所有这一切,参阅本章附录。

然而,理解了这一理论之后,我们必须不让它迷惑我们。该学说的缺陷之一是它的古典学派的假定。它假设:当劳动者从一个行业中退出时,总是能顺利进入另一效率较高的行业,从来不会长期失业。这一假设的重要性可以从前面的图 38—2 看出。比如,假如由于失业和闲置工厂的增加,边境对贸易开放使一国处于其国内生产可能性边缘以内,那么,李嘉图的全部赌注就会落空。

这种情形可能出现于价格和工资运动呈粘着状态的宏观经济体系内,或者用后面第四十章中分析外汇汇率的术语来说,可能出现在一国通货定值错误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可能定在很不合适的水平上。如果美国的工资比欧洲高 3 倍或者 4 倍,而不是像在自由贸易通行时

那样高 1 倍或 2 倍,那又会怎样?那么,美国就不能够向国外(或者以此而论也不能在国内)销售出任何东西。美国的劳动者戴会被解雇,并且抱怨廉价外国商品的竞争迫使他们领取救济金。

在这样一种保留条件下,无怪乎比较利益学说在大萧条中受到了冷遇。它在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繁荣时期恢复名誉后,又被过去 10 年的经济停滞和美元高汇率弄得黯然失色。

只有当汇率、价格和工资适当——也就是当宏观经济管理者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消除长期失业和通货膨胀时——只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古典学派的比较利益学说才保持了它的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尽管比较利益学说过于简单化,它仍然向我们提供了一点重要的经济学所发现的比它还要深刻的原理为数不多。忽视比较利益论的国家会在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