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的供给与边际成本

一个竞争的厂商如何决定它所愿意供给的数量呢?首先,我们假设,厂商所关心的是它的利润最大化,即扣除成本以后的收益。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成本对供给的数量必然发生某些作用。

没有一个正常的厂商愿意以每打 1 美元的价格来供给自行车,因为那个价格连个车轮螺丝的成本都弥补不了。另一方面,如果每辆自行车能得到1000 万美元,那末,就会有大量的资本被用于开办新自行车厂。

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产量的决策不是这样,这将要涉及到边际成本。假定一个完全竞争者面临着一条完全平坦的需求曲线,以致于它可以按

时价P出售它希望售出的任意q,那末,该厂商如何决策呢?一个只想营利的完全竞争者通过决定它的生产水平,以便使其边际成本等于价格,来选择它所愿意供给的量。

为什么?因为它的目的是使它所能赚到的总利润最大化。只要出售最后一个单位产品所带来的增加的收益大于出售该单位产品所引起的增加的或边际的成本,厂商就可以增加总利润。当销售量的增加不再带来利润的增长时, 总利润就达到了它的最高点——即达到最大化;这时,完全竞争者所生产和销售的最后一单位产品正好使增加的收益和增加的成本相等。什么是增加的收益?增加的收益是每单位产品的价格。什么是增加的成本?增加的成本是边际成本。

这一点可以用表 22—1 所示的数字例子来说明。我们在观察表 22—1 中

厂商的成本时要问,为什么它不想比 4000 个单位产品多卖一单位?如果它多

卖了这一单位,那末,这个单位产品的价格是 40 美元,但该单位产品的边际

成本是 40.01 美元。这样,在第 4001 单位时,厂商就要蒙受损失。这样作不合算。

让我们再来看另一方面,比 4000 个单位少卖一个单位对厂商有没有意义?少卖一单位产品可以节省最后一单位的 MC(为 39.99 美元),但它会减少 40 美元的收益。因此,P大于 MC,从而减少产量对厂商来说是不合算的。在q*=4000 时实现了利润最高的产量,在这时,P=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