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汇率制的运行是否良好

到 1985 年,浮动汇率制就运行了整整 12 年。其作用如何?

图 40—4 告诉我们在过去的 15 年中不同货币的变动情况。注意 1973 年以后的浮动汇率时代如何使货币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加了。

乍一看图 40—4,人们可能会说:“哎哟!我们是不是买货之前不看货呀?刚刚把货币交给自由市场去定价,它们就像一群醉汉那样踉踉跄跄了。我们还是回到宁静的 60 年代去吧。”

别信这一套,回想一下,60 年代牵涉到令人伤心的美元的国际收支赤字。我们进口的总额多于出口总额。我们的黄金流失了。我们的美元借据铺满了世界各地。结局是 197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自从 1971 年以来,各国政府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浮动汇率——从美元1981 年以后的自由浮动,到实行严格管理的欧洲货币的蛇形浮动。

注意有些货币一直很“坚挺”——那些通货膨胀率很低的国家的货币, 如瑞士、德国和富有创新精神的日本。

我们再看意大利里拉、法国法郎和英镑是如何相对于美元而降值的。这几个国家的国内价格上升速度均快于美国的国内价格,因此,购买力平价论预计它们的货币将会相对于美元而疲软。最后,我们可以看一下图中的粗线, 它表示美元相对于各种货币的加权平均数的变动情况。这条曲线在 70 年代是

下降的,接着,在 80 年代初期又急剧上升。

注视一下图 40—4 便会立刻发现对浮动汇率的一个主要批评意见:按照许多人的说法,汇率过份易于变动了。我们在上面看到,美元如何急剧上升

——不是反映购买力平价的变化,而是由

40—4 各种汇率对美元的浮动——有些是有管理的浮动有些是自由浮动

在 197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灭亡之前,所有货币的平价都是钉住的。自那时以来,它们就随供求状况而上下浮动。例如,1977—1978 年间美元的下浮在这里就表示为马克、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升值以及贸易加权后的美元价值的下降。还要注意大部分外国货币在 1980—1984 年间的降值——当资金被美元的极高利率吸引流向美国时发生的降值。(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于高利息率。批评者们问道,“我们是想让我们的国家听凭苏黎世的财神或

华盛顿联邦储备局的官员们任意摆布吗?”

经济学家们仔细分析了汇率的变动。他们有些人确实发现,汇率的变动比其背后的经济条件的变动所应造成的幅度要大。另外一些人则回答说,这种大幅度的波动是自由决定市场价格的本质特征——在股票和商品市场或黄金市场上是常见的现象。把汇率转交给市场必然要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这是一个国家为了从浮动汇率中得到自由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浮动汇率和制约我们看到,在固定汇率制下(比如金本位制),一个国家受到非常严格的制约。假若国内的价格开始上升并且出现国际收支赤字, 黄金便会离开该国,从而引起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甚至出现更坏的情况。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亦会出现类似的过程(尽管程度较轻)。

在浮动汇率制下,原先的这些约束条件不复存在。各国现在是自由决定它们本国的价格水平:它们可以通过本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不触发国际收支危机的情况下,或者成为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或者成为低通货膨胀率的国家。

然而,消除旧的约束条件又带来了新的约束。选择价格水平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任意选择它的实际工资率。让我们来看为什么不行。

假设我们在一夜之间把货币工资率提高 50%。现在我们的成本提高了。我们的出口品不再能够进行竞争。美元下浮以矫正这一失衡状态。这使进口品(原料等)更加昂贵。这会提高美国的价格。最后,我们的价格上升幅度很可能接近于货币工资率的上升幅度。

这里的经验教训在于,浮动汇率制确实消除了金本位制或美元本位制加在名义价格和工资水平上的限制。但是,什么也不能消除或削弱对一个社会的实际生产率水平的限制。

浮动汇率并不是提高实际收入的万灵药方。相反,浮动汇率取消了一组约束条件(黄金或美元的约束),却加上了另外一组(衡量一种货币真正价值的铁石心肠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