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事例: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早期的开拓者往往发现,当他们向土著居民支付较高的工资时,所得到的劳动量不是更多,而是更少。当工资加倍时,土著居民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并不需要每星期劳动 6 天,可能把 3 天用在钓鱼上。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先进国家。当技术改良导致实际工资提高时,人们感到,他们应以较多的闲暇和较少的工作来部分地享受实际工资提高的好处。这种观点与现代的“供给经济学”是不一致的,供给学派认为,投入品的供给对其实际的、纳税后的收入反应是非常敏感的。(在第十九章中,有关边际效用论和“收入与代替效应”的论述将解释,为什么供给曲线会向后弯曲;第二十八章探

讨了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的证据)

图 18A—4 提供这种劳动的供给曲线。最初,当较高的工资导致较多的劳动量时,该曲线上升,然而,到达 T 点以后,较高的工资却导致较多的闲暇和较少的劳动。需求的增加确实会增加劳动的价格,这固然符合于我们在本章附录一开始时提出的第一(a)命题。但是,应该注意,我们在第一(b) 命题中加上“不完全肯定”的字眼是多么有用!因为,需求的增加在这里减少了劳动量。

这种可能性可以在萧条情况是得到部分的证实。在萧条中,对于农产品的需求的减少往往使得农民工作更长的时间,以便保持收入不变。好收成使价格从图 18A—4 上的 E'点移到 E 点,需求的减少造成更多的、而不是更少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