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

(ethylene)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种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激素。结构式为H2C=CH2,无色气体,可以溶解于水中在体内进行运输,或以气体形式扩散至细胞间隙。广泛分布在植物各组织和器官中。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具有产生乙烯的能力或潜力,在外界条件(如干旱,压力、伤害等)及细胞生理状态发生变化时,能引起合成速率大幅度改变。它的产生可以调节控制或影响个体的生长和发育。

生理效应 促进某些肉质果实的成熟、器官脱落及不定根的形成;抑制黄化幼苗顶芽及叶的伸展、根的生长和侧芽的发育;增加膜的透性;使花枯萎;使叶偏上性反应(叶柄向轴一侧或上侧的细胞伸长生长大于背轴一侧或下侧的生长);干扰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使黄化的豆科植物发生三重反应

(triple response),即抑制上胚轴的伸长,促进细胞横向生长增加,使横向加粗,上胚轴发生横向地性或失去负向地性;使瓜类相对增加雌花及促进某些次级物质(如橡胶树的胶乳)的排出。

乙烯的生物合成 最主要的途径是蛋氨酸途径。蛋氨酸是所有高等植物中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在 ATP 的参与下转变成 S-腺苷蛋氨酸(SAM),SAM 在 1-氨基-环丙烷基羧酸(ACC)合成酶的催化下,分解成甲硫腺苷酸和 ACC, 最后在氧气存在条件下,ACC 迅速氧化,形成乙烯。果实成熟、花的衰老、生长素、多种逆境条件(寒冷、干旱、淹涝等)以及机械伤害均能促进 SAM 向 ACC 转化。而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VG)和氨氧乙酸(AOA)抑制这个反应的进行。ACC 转变为乙烯是需氧过程,缺氧、解偶联剂(如 2,4-二硝基苯酚)、钴离子等抑制这个反应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