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liver)人体内一个大的实质性器官,为最大的消化腺。新生儿肝脏占体重 5%,成人肝占体重 2%。肝细胞分泌胆汁,经胆道输入十二指肠,有助于脂肪与脂溶性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富有血窦,肝细胞产物可直接释放入血, 调节机体代谢活动,被认为兼有内分泌作用。

肝脏结构 肝可分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下面有凹陷, 有“H”形纵沟及横沟,横沟为肝门,有肝管,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右纵沟前部为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通过。肝下面借“H”沟从外形上分成四叶,左叶在左纵沟左方;右叶在右纵沟右方;方叶在横沟前方;尾叶在横沟后方。肝表面为厚而致密的结缔组织,富弹性纤维。被膜表面大部有浆膜覆盖,肝门外的结缔组织沿肝门管道伸入肝实质内,将肝分隔成许多小叶,称为肝小叶,为肝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肝小叶(hepaticlobule)为多面棱柱形,长 2 毫米,宽约 1 毫米,成人肝约有 50~100 万肝小叶。肝小叶中有一条静脉穿过其长轴中心,称中央静脉。肝细胞以此为中轴呈板状放射排列,称肝细胞板(liverplate),肝细胞排列凸凹不平,相邻肝板互相吻合,血窦位于肝板与肝板间,每个肝细胞至少有两面与血窦紧密相邻。在相邻两肝细胞间胞膜凹陷形成微细小管,即胆小管。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即排入胆小管内。

肝细胞(hepatocyte)为多面形,直径约 20~30 微米,核圆形,胞质含各种细胞器和多种内含物。每个肝细胞有三种不同接触面,相邻肝细胞接触紧密,有连接复合体和缝隙连接;肝细胞的胆小管面及血窦面则有许多微绒毛。线粒体遍布胞质内,形状各异;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分布于核附近及近胆小管处。内质网分布广泛,粗面内质网丰富。肝细胞所产生的血浆白蛋白, α、β球蛋白,凝血酶原等都是在此处合成。细胞内还有丰富的糖原颗粒, 大小、密度不等,多分布于滑面内质网附近。还常有色素,如胆色素等。

肝血窦(hepaticsinusoid)为肝小叶内血液流通的管道,位于肝板之间, 形状不规则,经肝板上孔隙通连成网。血窦壁由扁平内皮细胞组成,突入管腔内,人和大多数哺乳类肝血窦内皮细胞是不连续的,相邻内皮细胞间有间隙,宽约 0.1~0.5 微米,血窦内有许多体积大而形状不规则的星状细胞,称枯否氏细胞(Kupffer'scell),以其突起与血窦壁相连,有变形和吞噬能力。能吞噬与清除血中异物、细菌等。

狄氏间隙(Disse'sspace)在内皮与肝细胞间的狭小间隙,也称窦周间隙。肝细胞表面许多短小微绒毛伸入狄氏间隙内,对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有重要作用。其中有少量胶原纤维和星形细胞,称贮脂细胞,在病理状况下,此细胞常转化为成纤维细胞。

胆小管(bilecanaliculus)为相邻肝细胞的间隙,肝细胞膜即胆小管的管壁,直径约 0.5~1.5 微米,有少量肝细胞表面微绒毛突入管腔,相邻细胞膜平滑,贴近,形成紧密连结和桥粒结构,加强了肝细胞间互相连接并封闭胆小管,防止胆汁外流入血窦。肝细胞分泌胆汁直接入胆小管。如胆道堵塞, 胆小管内胆汁淤积,压力增大,胆小管扩张,紧密连接破裂,则胆汁流入血窦。

门管区(portalarea)进出肝门的门静脉、肝动脉、肝管,以结缔组织包围,总称肝门管。管道进入肝内呈树状分支,在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内互相

伴行,在组织切片中称为门管区或汇管区。门静脉分支为小叶间静脉,肝动脉分支为小叶间动脉,肝管分支为小叶间导管。门管区内还有淋巴管和神经。

图 1 肝小叶的立体结构模式图

肝的血液循环 肝血液供应由门静脉和肝动脉供给。门静脉收集来自消化道的静脉,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输入肝内由肝细胞加工贮存。门静脉分支成小叶间静脉将血液输入血窦,血窦内血液从肝小叶周边向中央流动, 与肝细胞进行充分物质交换后,汇入中央静脉,中央静脉再汇合成小叶下静脉,单独走行于小叶结缔组织内,进而汇合成 2~3 支肝静脉,出肝注入下腔静脉。肝动脉血液富含氧,为肝的营养血管,入肝后形成小叶间动脉,其血液部分供应肝的被膜和小叶间组织营养需要,部分血液经小叶间动脉终未支穿过肝小叶边缘的肝板,与门静脉血共同入血窦。

肝的排泄管 肝细胞分泌胆汁入胆小管,胆汁从小叶中央向周边运送, 在肝小叶边缘,近肝板处。胆小管形成短小的管道,称赫今氏管

(canalofHering),有分泌与转运能力,此小管穿过肝板将胆汁输入小叶间胆管,小叶间胆管向肝门汇集,形成左、右肝管出肝,左右肝管形成总肝管, 再与胆囊管汇合成总胆管。

图 2 肝血管、胆管与肝实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