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免疫
(anti-infections immunity)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侵入的一种防御能力。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及持异性免疫两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具有的,主要由生理屏障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及体液因素来对抗病原体的侵入。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又分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主要是靠致敏 T 细胞的直接杀伤、淋巴因子的协同杀伤作用及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等途径来对抗病原体的感染。若机体的免疫功能中有任何一种受到损伤,或功能低下,都会导致不能对病原体发生正常的免疫应答,从而发生传染或传染病。抗感染免疫通常对人体是有利的,机体正是由于有了抗感染免疫,才能在一个被微生物包围的世界中生存、繁衍。但某些传染病的免疫应答可引起继发性疾病。如有些链球菌感染后常可导致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研究并根治这一类疾病,是抗感染免疫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有些患者在感染恢复后,常会出现带菌状态。他们是传播病原体的主要因素,常是造成某些传染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抗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四种类型,即:自然自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自然自动免疫(**natural active immunity)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体被病原体感染后所获得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可以通过得传染病获得,也可经过隐性感染获得。如儿童患麻疹、伤寒后可获得抗麻疹、伤寒的抵抗力;再如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在体内可形成由该疫苗引起的隐性感染,从而获得抗小儿麻痹症的抵抗力。
自然被动免疫(natural passive immunity)母体的特异性抗体通过胎盘或初乳进入胎儿体内或婴儿体内,使胎儿或婴儿被动的获得母体抗体的方式。母体血清中五类免疫球蛋白中,仅有 IgG 能够通过胎盘,故胎儿通过胎盘获得的抗体均为 IgG。而初生婴儿从初乳中获得的抗体是分泌型的 IgA,婴儿在出生后 6 个月内很少得传染病,是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的结果。但出生
6 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对感染的易感性逐渐升高。1~5 岁一般是婴儿各种传染病高发时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合成量逐渐增高,抗感染能力逐渐增强,故 5 岁后婴儿的发病率又逐渐下降。
人工自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向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使机体自己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如向机体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可使机体产生抗破伤风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出现较慢,人工接种后需经 1~4 周诱导期方可产生;但维持时间较长,可半年到数年不等,主要用于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制剂大部分用病原微生物制成,称为疫苗。也可用细菌外毒素脱毒制成,称为类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采用人工方法向机体输入由他人或动物产生的免疫效应物,如免疫血清、淋巴因子等,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达到防治某种疾病的目的。其特点是产生作用快,输入后立即发生作用。但由于该免疫力非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易被清除,故免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一般只有 2~3 周。主要用于治疗和应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