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循环

(coronarycirculation)体循环中供给心脏血液的局部血管系统,为体循环中最重要部分之一。运输血液到心脏的血管称冠状动脉。由于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罩在心脏外表,呈冠冕状,故名。左冠状动脉的分支有前降支、左旋支,主要营养左心室前壁(胸肋面)和侧壁;右冠状动脉的分支有窦房结动脉、圆锥动脉、房室结动脉、后降支等,主要营养右心室和左心室后壁(膈面)。这些动脉行走于心脏表面并逐渐分支,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伸入到心肌组织中,反复分支成毛细血管,营养心肌细胞。毛细血管汇集成小静脉,其中少部分小静脉汇聚成心前静脉进入右心房或直接开口于心脏各腔; 绝大部分小静脉汇集成冠状窦进入右心房,因此冠状窦的血流量可代表冠状循环的回心血量。冠状动脉之间有侧支互相吻合,但较大分支之间吻合支较少,较细动脉之间吻合支较多。因此,当较大分支阻塞时,常导致心肌梗塞。如果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梗塞面积较小,其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建立新的侧支循环以起代偿作用。冠状动脉起始于主动脉根部,它的血压较高, 血流速度较快。冠状循环路径短,其循环时仅几秒钟。心脏的营养和氧几乎全靠冠状循环供应,只有心内膜靠房室腔的血液直接供给。冠状循环的血流量大,安静状态下约占心输出量的 4~5%,每百克心肌的平均血流量约为每分钟 80ml。剧烈运动时,冠状血流量可增加 4~5 倍以上。

冠状血流量的多少取决于动脉血压的高低和冠状血管阻力的大小。冠状血管的阻力受小动脉口径、心肌收缩力及血液粘滞性的影响。由于冠状动脉的小分支是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走行于心肌纤维之间,故易受心肌收缩所挤压而增加血流阻力。所以在心缩期内,尽管血压较高,而冠状血流量相对较少;在心舒期内,血压虽有降低,由于心肌对血管没有挤压,血流阻力减小,冠状血流量明显增加。心舒期冠状血流量约占总冠状血流量的 70%。而心舒期冠状血流量与心舒期的长短和动脉舒张压的高低有关。在一定限度内,心舒期长(如心率较慢),舒张压高,冠状血流量增多。

心肌对动脉血氧的利用系数较大,可达 65~75%以上(一般组织只能利用 30%)。因此,当心肌代谢率提高时,冠状动脉必须相应舒张,以增加血流,方可满足需要。

图 1 人体主要冠状动脉的分布图

图 2 主动脉压与冠状循环的关系

注意: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上升,但流入左冠状动脉的血流量突然下降,对右冠状动脉影响很小,而由冠状窦流出的血流量明显增加;反之,当心室舒张时,左冠状动脉流入量突然上升,而冠状窦的流出量明显下降

冠状小动脉口径的调节以体液因素的局部作用为主,冠状血流化学成分的变化,如缺氧、二氧化碳增多、pH 值降低、钾离子浓度增高及代谢产物增加等,都使冠状血流增多。

冠状血管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神经既直接作用于管壁平滑肌, 分别产生缩血管和舒血管效应;同时通过兴奋或抑制心肌活动而引起心肌代谢和血氧分压的变化,体液因素的改变间接地作用于冠状血管,产生与直接

作用相反的效应。最终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使冠状小动脉舒张或先收缩后舒张。而迷走神经对冠状血流量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