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相残

(cannibalism) 同一种动物内部个体之间相互取食的现象,包括积极地捕食其他个体和以其他个体的尸体为食。在自然条件下已观察到 138 种动物有同类相残现象,其中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蜘蛛、昆虫、鱼类、无尾两栖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其中大部分都属于较低等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只是少数,如乌鸦、银鸥、狮子、鬣狗和啮齿动物等。当种群密度较大和食物资源不足时,最容易发生同类相残现象,例如仰泳蝽的同类相残率与其猎物的数量大体成反比。澳洲蝗(Phaulacridium vittatum)在食物短缺时便成群进行迁移,在迁移蝗群的个体间常发生同类相残,而非迁移蝗虫由于种群密度小,通常不会发生同类相残。一般认为,同类相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它具有调节种群大小和种群年龄结构的作用,用面粉甲所作的实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同类相残还能增加种群的稳定性,例如仰泳蝽和金蝇(Chrysomyia albiceps)幼虫在食物不足时,就是靠同类相残来限制种群数量的,这时只能使种群中的一小部分个体存活下来,但它们的数量对种群的继续繁衍还是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