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

(monosomic)二倍体生物中体细胞的某对同源染色体只有一条而不是两条的个体。常用 2n-1 来表示。在自然界,单体现象是某些动物性别的特征。例如,蝗虫、蟋蟀等昆虫,雌性为 XX 型(即 2n),雄性为 XO 型(即 2n-1); 某些鳞翅目昆虫和鸟类,雄性为 ZZ 型(即 2n),雌性为 ZW 型或 ZO 型;若为 ZO 型,也是 2n-1。大多数动植物的单体都不能存活。在人类,(45,XO) 属于性染色体单体,虽然能活,但表现出女性染色体异常疾病,即所谓特纳氏综合征(Turner’ssyndrome)(身材矮小,原发性闭经,性幼稚,蹼颈, 后发际低,宽乳距,肘外翻等)。在果蝇,曾发现一种“单体 IV 果蝇”

(haplo-IV),这种个体缺少了一个第四染色体,它们可以成活,但繁殖率很低,性状也有变异,如眼大而粗糙,翅钝而微微展开,体色较淡等等。有人认为,“单体 IV 果蝇”所以能存活,可能因为第四染色体(点状)较小, 其上基因不多,缺少这样一个染色体对身体影响不大的缘故。在植物,只有异源多倍体的单体才有一定的活力和育性。例如烟草(2n=4x=TTSS=48)就是第一个分离出全套 24 个不同单体的植物。烟草的单体与正常的二倍体之间, 以及不同染色体的单体之间,在植株大小、叶形和绿色浓度、花萼与花冠的大小和蒴果的大小等方面,都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差异。又如小麦

(2n=6x=AABBDD=42),已分离出 21 个不同染色体的单体,单体与正常二倍体之间、各个单体之间,性状上也有差别,但差别极其微小,一般要靠细胞学鉴定。单体是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有用“工具”。应用单体可把新发现的隐性基因定位在特定的染色体上。其方法是把新发现的隐性突变型的纯合体,与缺少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逐一杂交,如果后代具有新发现隐性性状的突变型,而且这种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为 1∶1,就说明这个新发现的隐性基因正好在缺少了的这条染色体上。例如,具有隐性基因 ey(无眼)的果蝇纯合体,与野生型正常眼的“单体 IV 果蝇”杂交,子一代正好是,野生型数: 无眼型数=1∶1。这就证明,ey 基因就在果蝇的第四染色体上,因为:

单体 -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