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多态性

(genetic polymorphism)在一个群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非连续变异类型,而其中最罕见类型的频率不小于 0.01(或 0.05)的现象。常见的不同水平上的遗传多态性有:(1)基因多态性(genepolymorphism)。经调查人类大多数群体的 ABO 血型系统的三种复等位基因 IA、IB 和 i 的频率,最高的不超过 0.55,最低的不小于 0.2,所以,ABO 血型系统的基因座为多态基因座。据研究,大多数生物的多态基因座约占总数基因座的 15~50%,即约有 1/4~1/2 的基因座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2)染色体多态性

(chromosome polymorphism)。在一群体中的同一染色体上可以发生不同的倒位或易位。例如拟暗果蝇(Drosophila pseudoobscura)的第三染色体上存在多种倒位,其自然群体中的倒位类型竟多达 20 余种。植物群体中的倒位多态性比动物的更普遍。在一些动植物群体中(如蟑螂、直果曼陀罗)还观察到易位多态性。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分子水平上还发现核酸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例如,在群体中用同一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可得到不同长度的 DNA 片段。

现在一般用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遗传多态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杂合优势说和依赖选择说。杂合优势说认为,杂合体(如 Aa)在适应能力上要优于纯合体(如 AA 和 aa),因此群体中的等位基因 A 和 a 的频率就会维持在一个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的水平上。依赖选择说认为,群体中某等位基因的适应度与其频率成反比,即当它在群体中的频率较低时,选择对其有利,在群体中的频率高时,选择对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