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伯根

(Niko Tinbergen, 1907~)出生于荷兰。从小就对自然史感兴趣,青年时期在兰莱顿大学学习生物学,毕业前夕参加了格陵兰科学考察队

( 1930 ),在考察期间研究了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和雪鹀

(Plectrophenax nivalis)的习性和行为。回到莱顿大学后继续其行为学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反对迫害犹太人而被投入监狱,战后曾去美国讲学,1949 年应邀去英国牛津大学任教至今。1973 年因行为学研究与洛伦兹和弗里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廷伯根早期主要是研究各种动物的自然行为和诱发行为的外界因素,后来的研究重点便转向了行为进化。他研究最多的动物是银鸥和刺鱼。他认为,研究动物行为首先是观察,以便熟悉动物的各种行为型,然后借助实验研究行为的因果关系、发育和功能,并重建动物行为的进化史。他特别强调在自然状态下研究动物行为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动物行为的功能和适应意义。廷伯根对行为学的所有领域都有很大贡献,主要著作有《鸟岛》(1930),《本能研究》(1951),

《动物的社会行为》(1953),《银鸥世界》(1953)和《存活信号》(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