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属

(Porphyra)红藻门,原红藻纲,红毛菜科藻类。藻体为紫红色或紫黑色的叶状体。由 1 层或 2 层细胞组成,外面有共同的胶质色被。呈圆形、卵形、心形、披针形等,全缘或有皱褶。叶状体基部细胞向下延伸出来的假根, 形成圆盘状的固着器,借以固着在海滩岩石、沙粒等基物上。自然生长的紫菜长约 20~30 厘米,人工养殖的可长达 1 米。细胞单核,有 1 个或 2 个星芒状色素体,具蛋白核。具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在一定条件下

(如水温 15~17℃),叶状体上每个营养细胞可转化成 1 个单孢子,单孢子释放后直接萌发成紫菜幼体。紫菜为雌雄同株或异株,其有性生殖过程比较复杂。现以甘紫菜(P.tenera)为例,说明其有性生殖过程和生活史。甘紫菜为雌雄同体。生殖期间,藻体边缘的营养细胞,有的经 6 次有丝分裂,产

生 64 个精子囊,每个精子囊中产生 1 个不具鞭毛的不动精子,另一些营养细

胞不经分裂,转化成雌性器官果胞,每个果胞内含 1 卵。精子成熟后,自精子囊中释放出来,随水漂至果胞的受精丝,经此进入果胞与卵核结合形成合子。合子经 3 次有丝分裂,发育成 8 个具二倍染色体的果孢子(此时的果胞变成了含果孢子的果孢子囊)。果孢子从果孢子囊释放出来,附着在贝壳和其他含碳酸钙的基物上,很快萌发,然后钻入贝壳内发育成具分枝的丝状体, 称为壳斑藻。壳斑藻藻丝膨大变粗,每个细胞形成 1 个壳孢子囊,其二倍体细胞核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壳孢子。壳孢子成熟时,膨大藻丝细胞的横壁消失,成为一通连的管子,壳孢子自其顶端逸出。初夏时形成的壳孢子,只能萌发形成直径仅 3 毫米左右的夏季小紫菜,这种小紫菜产生单孢子进行繁殖。到晚秋时节水温适宜时,单孢子可发育成习见的大的紫菜叶状体。晚秋时节产生的壳孢子,一般可直接发育成大的紫菜叶状体。在紫菜生活史中, 从单倍体壳孢子形成,到叶状体上产生不动精子和果胞的阶段为配子体世代,习见的叶状体为配子体。从合子形成到壳孢子囊的细胞核行减数分裂产生壳孢子前的阶段,为孢子体世代,丝状藻丝为其孢子体。

我国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教授,通过对紫菜发育生物学的研究,首次阐明了紫菜的生活史及世代交替过程,指出通过培养丝状体,可获得生产上所需的壳孢子,解决了紫菜养殖多年来未能解决的种源问题,使我国紫菜单产跃居世界首位。

本属约 45 种,我国沿海常见种类有 10 种,除甘紫菜外,还有条斑紫菜

(P.yezoensis)、坛紫菜(P.haita-nensis)等。紫菜营养价值高,干品中含有 30%左右的粗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碘、钙、磷等,为我国和日本的传统食用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