蛭弧菌
(Bdellovibro)寄生于其他细菌,并能导致宿主细胞裂解的一类细菌。比一般细菌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有类似噬菌体的作用。单细胞,弧形或逗点状,有时呈螺旋状,大小 0.3~0.6×0.8~1.2 微米,或仅为杆菌长度的1/3~1/4。端生鞭毛,多为一根;有的在另一端生有一束纤毛。水生蛭弧菌的鞭毛还具有鞘膜,是细胞壁的延伸物,并包围有鞭毛丝状体,故比其他细菌的鞭毛粗 3~4 倍。运动活跃,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胞中蛋白质含量可占干重的 60~70%,DNA 含量 5%,从自然界分离的都呈依赖寄生型,与宿主细胞间常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但有的特异性较差,能侵入多种细菌。蛭弧菌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自由生活,能运动,不进行增殖的阶段和在特定宿主细菌的周质空间内进行生长繁殖的阶段。已在人畜的某些病原菌体、植物致病真菌细胞和藻类细胞中发现蛭弧菌。将蛭弧菌与敏感菌混合倒平板,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2~3 天,平板上便出现类似于噬菌斑的透明区,可由此分离和计算蛭弧菌。
三位一体寄生系统:1970 年发现了对蛭弧菌有裂解作用的噬菌体,且有严格的专一性,实验证明,在宿主细菌—蛭孤菌—蛭弧菌噬菌体之间,已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三位一体”的寄生系统。当蛭弧菌直接附着于宿主细菌之前,或者在完成侵入宿主细胞周质以前,蛭弧菌噬菌体的尾部首先附着在蛭弧菌细胞上,然后将核酸注入蛭弧菌菌体中,完成入侵过程。被感染的蛭弧菌,其形态、大小不变,噬菌体却在细胞内大量复制,与此同时,蛭弧菌本身仍在宿主细菌的周质中,以二均分裂方式繁殖。其结果,蛭弧菌的宿主细胞裂解,蛭弧菌噬菌体的后代也随之被释放出来。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情况是否如此及其实质性的机制等还不清楚。蛭弧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应用于防治有害细菌,也可能用于净化水体及杀死某些使人畜致病的病源菌等。对蛭弧菌的研究,特别是对“三位一体”寄生系统的研究,在理论上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