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与生物气侯定律

物候(phenological phe-nomenon)指自然界中反映气候变化的种种生物和非生物现象。物候学是研究记录物候现象的系统知识。物候现象除包括初霜、终霜、结冰、消融等非生物现象外(普通物候学),还包括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出蛰、交配、产仔⋯⋯等生物现象(生物物候学)。物候学指明自然现象的综合状况及其出现顺序,对确定农、牧、林、渔、狩猎时间有重要意义。霍普金斯的生物气候定律是:在北美温带内, 每向北移动纬度 1 度,向东移动经度 5 度,或上升海拔 400 英尺(约 122 米),

植物的开花、结实、昆虫的活动等物候日期在春季要延后 4 天;在秋季则相

反,提前 4 天。霍普金斯定律只适用于北美,其他地区要应用其基本思想和

依靠各地的实际调查。我国竺可桢自 1934 年开始从事物候观察,解放后又主持全国物候观察网,并出版物候论著。广义的生物气候定律(bioclimatic law)是:同一生物物候现象的物候日期,随地理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而改变,随着海拔增高、纬度增加,物候日期在春季逐渐后延,而在秋季逐渐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