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主要类型
(major types of ecosystem)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三大类。
陆地生态系统 决定陆地生态系统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而引起热量差异,从赤道到两极便出现有规律的一系列生态系统类型的更替,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和冻原,这就是纬向地带性规律。由于海陆分布格局和大气环流的影响,水分梯度由沿海向大陆深部逐渐降低,于是依次出现湿润的森林、半干旱的草原和干旱的荒漠,即所谓经度地带性。早期学者称地球上有规律分布的生物地带为生命带(life zone),后来称为生物群落型(biomes)。由于陆地生态系统的面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类型,故世界的植被类型分布与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和物生群落型分布相一致。地球上植被类型与温度和降水的定量关系如图 1。随着海拔升高,山地温度和降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并引起植被的垂直变化。植被垂直带谱大致能反映植被类型随纬度变化的水平带谱(图2)。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面积大,基本上是连续而面貌相同的。只有海洋上层能透过阳光和进行光合作用,该层约占海洋容积的 2%,自养生物只在上层活动。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海洋大部分区域是贫乏的,只有在上升流地区丰富,那些地方是海洋水产资源的主要基地。海洋的生命带首先可分为海水的和海底的两大区域。属海水区的有浅海带和大洋带;属海底区的有沿岸带
(又称潮间带)、大陆架、半深海带、深海带和超深海带等生命带(图 3)。除海洋的垂直分带外,生物地理学家还根据水温和大陆屏障划分水平带(可与陆地的生物群落型相当):印度—西太平洋省、东太平洋省、西大西洋省和东大西洋省。各带和各省的动植物区系都有各自的特点。
淡水生态系统 通常相互隔离,包括湖泊、池塘和河流等生态系统。一般分流水和静水两类,流水群落又分急流的和缓流的两类,急流群落的水中含氧量高,底多岩石,缓流中底多污泥,易缺氧。从急流群落到缓流群落是逐渐过渡的。静水群落可划分为沿岸带、湖沼带和深底带。盐湖、温泉等是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