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效应

(position effect) 由于染色体片段或基因位置的改变而引起表现型效应改变的现象。可分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稳定型如果蝇的棒眼位置效应。在雌果蝇 X 染色体的 16A 区重复、基因型与小眼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棒眼是 X 染色体 16A 区段重复的结果。果蝇的正常复眼为宽卵圆形, 棒眼基因(突变基因 B)对野生型基因(+)呈部分显性,其作用是使眼形变窄成棒状。显然,超棒眼和超超棒眼的 16A 区数目相等,只是由于位置不同而引起了表型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是稳定的。16A 区段的重复,很可能是不等交换的结果。位置效应的不稳定型如玉米籽粒色斑遗传。玉米籽粒色斑与离解基因(Ds)系统和激活基因(Ac)系统有关。这两类基因能各自在同一染色体或不同染色体之间转移位置,称为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 ements)。当激活基因失活或丢失、Ds 基因整合到有色基因 C(在第 9 染色体上)时,Ds 抑制有色基因的表达,使籽粒呈白色。当 Ac 处于激活状态时, 可促使 Ds 从第 9 染色体上游离出来,使 C 得到表达,即使 Ds 不游离出来, 激活的 Ac 也可解除 Ds 对 C 的抑制作用,使 C 得到表达,从而使籽粒呈有色。由于 Ac 的激活(或缺失)是随机的,而且胚乳在细胞中的表达也是随机的, 因而籽粒出现大小不等的色斑(白底上出现有色色斑)也是随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