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规律的“蓝图”

学生的学习规律有以下几个阶段:

动机阶段 此阶段学生的行为特征是期待。从教师方面看,诱因动机是他常常使用的,正确地利用诱因(例如有趣的导言、提出令人迷惑不解的矛盾问题)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讲课总不能全部有趣,人为编制的矛盾也不一定总那么多又会令人认为“合情合理”。因此,成就动机就显得必要了,这种动机是主观上的,诱发则是客观的。对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教师的诱发应当以学生产生成就动机为止。只靠教师自己表演来吸引学生是靠不住的,诱发仅是手段而已。因此,教师必须将目的告诉学生, 把学生的动机纳入你的动机中,这样,动机就持久和提升了,期待和目的相结合,会产生好的结果。

领会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的行为特征是注意、选择性知觉和思考。教师的任务是引起、维持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让学生思考,选择扫描路线。学生领会知识是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起来发挥作用的阶段。从学生角度出发, 先决条件是课业是否能引起注意,教师任务的核心则是指引注意。

获得阶段 学生在学习中的获得阶段。主要表现形式是编码的加工,就是把领会了的知识和技能等信息转变为长期记忆之中的形式,并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师备课时的任务就是准备用最好的方式指导学生的编码。

保持阶段 此阶段学生的行为是记忆贮藏,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复习作业。保持阶段是获得阶段的继续和发展。它是在进一步思考和练习相结合的进程中进行的。知识的保持是学习的关键阶段,因此,保持阶段在教师备课中占有重要位置。

回忆阶段 此阶段学生的行为是提取;教师应做的工作是增强保持,如联系性再现和练习。严格说,回忆阶段与保持阶段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任务是在备课中注意回忆阶段,帮助学生回忆,并给予学生追忆的时间。

概括阶段 学生的行为特征是知识的综合和学习的迁移。而教师应做的工作是注意给学生概括和知识迁移的机会,促进学习的迁移。如概括一章或几章的知识;把知识与其他知识相联结。这样,知识得到进一步保持,也向高的境界提升,同时,学生也会有成就感,并转换为对下一课的学习动机。反映阶段 在学习目的明确的条件下,经过学习是否达到目的,学习情

况如何,只有通过反映才能判断。教师的任务是尽量设法创造学生能够反映的机会,而不仅靠提问和集中测验。反映是反馈的前提。

反馈阶段 反映是为了反馈,反映的同时和以后,就向学生提供了反馈

——学习是否达到了学习目的,差距有否或有多大,强化也就产生了作用。教师在备课时,对不同学生的反馈工作,必须放在重视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