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攻取韩上党和破赵于长平

秦相范雎推行“远交近攻”的战略,发兵袭击太行山脉的通道,切断韩上党郡和韩本土的联系,要从此攻取韩的上党。公元前二六五年开始大举攻韩,先攻取了少曲和高平,次年派白起攻取了隆城等九城(《秦本纪》)。“陉”原是指连山中断之处,陉城就是太行陉旁边的城邑,这是太行山脉通道的关口①,第三年白起又攻取了太行山东南的南阳,第四年白起又攻取了野

南崩碑尚存”。

① 《秦策三》载范雎谓秦昭王:“王攻韩围陉,以张仪为言。张仪之力多,且削(一作割)地而以自赎于王;张仪之力少,则王逐张仪,而更与不如张仪者市,则王之所求于韩者,言可得也。”钟凤年以为“张仪”乃“张平”之误,据《史记·留侯世家》,张良父平相韩桓惠王。此说可信。

① 《白起列传》称此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范雎列传》作“秦攻韩汾、陉,拔之”。

《韩世家》作“秦拔我陉,城汾旁”。《正义》因此谓陉故城在曲沃县西北汾水之旁。此说不确。《索隐》云:“陉音刑”。《秦策三》第十五章称:“秦尝攻韩围邢,困上党,上党之民皆返为赵”。“邢”即“陉”

王(今河南沁阳),于是韩上党郡和韩本土隔绝了。这时秦相范雎一面发重兵进攻太行陉一带,一面又发兵临荣阳,威胁着韩的本土,因此韩使亲秦的阳成君入谢,请献上党之地以和。由于韩的上党郡守靳■要抵抗,韩桓惠王改派冯亭去接替,冯亭到任后也不愿降秦,于是派使者到赵,请献韩上党郡十七县给赵。

当冯亭使者把韩上党郡献给赵国时,赵孝成王曾征求大臣意见,平阳君赵豹认为这将嫁祸于赵,而且秦用牛耕田,并以“水漕通粮”支援前线作战, 并以田地奖赏军功,再加“令严政行”,因而不可能战胜。这个意见很正确, 但不为赵王所接受。赵王听信平原君赵胜的主张,发兵去取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白起列传》、《汉书·冯奉世传》)。这时赵奢己死,蔺相如有病,赵王使廉颇驻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冯亭也留守长平。秦派左庶长工,龁(“龁”一作“齮”)进攻长平,开始了战国时代从来未有的大战。这是公元前二六二年的事。

公元前二六○年四月秦将王龁攻赵长平,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秦攻取赵二障四尉,七月赵将廉颇筑垒壁而守,“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 夺西垒壁”。长平在今高平西北二十多里,当时秦赵两强,双方集合近百万大军,在沿着长平城左右五十多里的山地建筑垒壁,东西对峙着。《水经·沁水注》引《上党记》说:“秦垒在城西,二军共食流水,涧相去五里。”又说:“城之左右沿山亘隔,南北五十许里,东西二十余里,悉秦、赵故垒, 遗壁犹存焉。”这是两强倾其全力的大决战。

由于廉颇筑垒固守,秦、赵两军在长平相持了三年,不分胜负。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的反间计,听信了赵奢儿子赵括的夸夸其谈,起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秦在反间计成功后,就“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尉裨将”, 主持这场大决战。公元前二六○年七月,赵括一到前线,就大举出兵进攻秦军。白起采用了迂回的运动的战略,先在正面诈败后退,另外布置了两支奇兵,以便乘机袭赵军后路。赵军一直攻到了秦军的壁垒下,不能攻入,而秦的一支奇兵二万五千人已经断绝了赵军后路,另一支奇兵五千骑兵又切断赵的壁垒,把赵军切成两段。赵军战斗不利,筑壁垒坚守以待后援。秦昭王听到消息,亲自赶到河内,赐民爵一级,把十五岁以上的壮丁悉数征发到长平, 用来堵截赵的援兵和接济的粮食,并且绝断赵的粮道。到九月间,赵军被困了四十六天,饥饿乏食,分为四队轮番向秦反攻,仍不能突出重围。最后赵括亲自带兵搏战,被秦军射死。于是赵军大败,全军四十多万人全都被俘。白起仅仅释放二百四十个年幼战俘,竟把四十多万人

全部活埋了(《史记·白起列传》)。在这一战役中,赵兵前后死亡了四十五万人,秦军也死者过半。《吕氏春秋·应言篇》说:“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原缺一字)。”

这场大决战,最后是在长平以东丹水流域的山地中进行的。《水经·沁水注》引《上党记》说:“丹水出长平北山,南流,秦坑赵众,流血丹川, 由是俗名为丹水,斯为不经矣。”又说:“秦坑赵众,收头颅,筑台于垒中, 因山为台,嵬嵬桀起,今仍号之曰白起台。”

秦赵对峙于长平三年之久,使秦赵两国都发生经济上的危机。“赵无以

的通假。据此可知白起所攻的陉城必为太行陉所在,不在汾旁。《韩世家》所谓“城汾旁”,当为另一事。秦于上年攻少曲和高平,于下年攻南阳,都是为了攻取上党,不可能于儿年攻至汾旁。

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齐、燕虽有救赵的计划,没有实现(《齐策二》)。同时秦也“国虚民饥”。秦昭王在动员白起再次伐赵攻邯郸时,曾说:“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本《战国策》末章), 当是指白起在长平决战时,曾派人请秦昭王增加军粮,就是邹阳《狱中上书》说:“卫先生为秦画(划)长平之事,太白蚀昂,而(秦)昭王疑之。”这是说卫先生为白起计划攻克长平从而灭赵,进见昭王请益军粮,结果被范雎害死,“精诚感天,故太白蚀昂”(《史记·集解》引苏林说、《索隐》引服虔说)。据古天文学家推算,当时确有“太白蚀昂”的天文现象(〔日本〕齐藤国治、小泽贤二《中国古代天文记录检证》八○、八一页)。原来秦以“水漕通粮”,军粮充足,但经三年相持,“国虚民饥”,白起遣卫先生请益军粮,被害死,白起也被指责“不量百姓之力”。

秦和赵相持于长平很久,秦为了防止魏参与合纵攻秦,允许把韩的垣雍

(今河南原阳西)割给魏。垣雍一作衡雍,是韩魏交界的交通要道所在,又是水上交通要道所在,南有荣泽,如果决荣泽而水灌大梁,魏就要灭亡,当时朱己游说魏王已指出这点。后来秦始皇攻灭魏国就是用这个办法。当时魏的平都君就已看到这点,因而对魏王说:“秦赵久相持于长平而无决,天下合于秦则无赵,合于赵则无秦,秦恐王之变也,故以垣雍饵王也。秦战胜赵, 王敢责垣雍之割乎?”(《魏策四》)可知长平决战关系到秦赵两强的兴亡, 这将决定今后由谁来完成统一的大决战。等到秦战胜于长平,秦就迫使韩献垣雍于秦,秦就可以进一步用此来控制和要挟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