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的贸易致富理论

白圭,名丹,周人,与惠施、孟轲同时①。曾为魏惠王的相国,以善于治水和筑堤防著称。主张减轻土地税率,二十而取一;讲究贸易致富理论,成为当时商人崇奉的祖师,所谓“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史记·货殖列传》)。白圭和计然一样认为年成好坏与岁星运行有关。这时天文学上已用十二

地支作为太岁的简称,用来纪年。他说:“太阴(即太岁)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西,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著率岁倍。”白圭所说年成好坏的循环规律比计然更为详细, 在每十二年中,有“穰”年(大丰年)两年,“美”年(丰年)四年,“衰恶”年(坏年成)四年,“旱”年一年,“大旱”年一年。同计然一样认为六年丰年,六年荒年,其中一年大荒年。至于所谓“积著率岁倍”,就是说掌握这个规律进行贸易,可以得到加倍的利润。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列为一表如下:

年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岁星纪

单阏 执徐 大荒落 敦牂 协洽 涒滩 作鄂

阉茂

大渊献

困郭

赤奋若 摄提
地支

衰恶

衰恶

大旱

美,有水

白圭和计然一样讲究贸易致富,但是两人的重点有所不同。计然在讲求个人致富的同时,还制定经济政策,谋求平衡物价,充实财政,从而巩固国

① 《史记·货殖列传》说:“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当作李悝)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

《战国策·魏策二》有“白珪谓新城君”,鲍注:“魏人,孟子称之。赵岐以为周人,非也。”鲍彪以为战国前后有两个白圭。吴师道《战国策补正》反驳鲍说,认为《货殖列传》引白圭的话,说他“治生”有如“商鞅行法”,“则其人在鞅后”,“首句特与李克对论,非言其世也”。又说:“《新序》记白珪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白珪显于中山,中山恶之于魏文侯,投以夜光之璧。则文侯时,又一白珪欤?或因史所书而讹舛欤?”清代阎若璩《四书释地续》、梁玉绳《人表考》都认为前后有两个白圭,讲究“治生” 的白圭当魏文侯时,而善于治水的白圭当魏惠王、魏昭王时。《吕氏春秋·听言》、《先识》、《不屈》、

《应言》、《举难》、《知分》等篇记载白圭和惠施、孟尝君问答,《魏策二》所载白珪二事,都是后一个白圭。实际上白圭只有一人,当以吴师道之说为是。《史记·邹阳传》和《新序》所说白圭为魏取中山, “白圭”当为“乐羊”之误。

家统治。而白圭只讲求个人致富,追求商业利润。白圭和计然一样主张掌握贸易的时机,但是两人的贸易原则也有所不同。正因为计然要兼顾平衡物价和巩固国家统治,他的贸易原则是“待乏”,主张在市上某种货源充足时收进,等到匮乏时售出,把货源的充足和匮乏作为买进卖出的时机。正因为白圭只讲求个人致富,他的贸易原则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把广大人民的“弃”与“取”作为买进卖出的时机。这样贱买贵卖的不等价交换,就可以从广大人民那里掠夺得大量财富。

白圭的贸易原则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因此他的经商方法就是囤积居奇。能预见到年成好坏,固然能大得其利。即使不管年成好坏,当五谷成熟时收进谷类农产品,而出售丝、漆等手工业品;当蚕茧成熟时收进帛、絮等手工业品,而出售谷类农业品;只要掌握时机,也能得到很多利润。白圭说:“欲长钱,取下谷。”(《史记·货殖列传》)因为下等谷类是广大贫苦人民生活上最普遍的必需品,贸易上成交的数量最多,可以从中取得巨额利润。

白圭也和计然一样不但主张“时断”,还主张“知(智)断”。他主张经商要节约开支,刻苦耐劳,“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自认为他的“治生”, “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还说经商的要诀就是“智”、“勇”、“仁”、“强”四字,“智”就是要有权变,“勇”就是要有决断, “仁”就是要做到“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强”就是要能坚守时机。他说:如果做不到这四点,“虽欲学吾术,终不告矣”。白圭根据他贸易致富的理论,对“智”、“勇”、“仁”、“强”等道德观念,作出了这样新的解释,充分反映了当时商人贱买贵卖、巧取豪夺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