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制度的产生

西周春秋间,贵族的分封制、等级制和世袭制,是密切关联的。周天子除了直属的王畿以外,把土地、人民和统治权力分封给亲属和臣属,称为诸侯;诸侯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称为卿大夫;卿大夫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于是就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一系列等级。各级贵族的爵位、权力及其占有的土地、人民和财富,原则上都由嫡长子(正妻的长子)继承,其他儿子只能分到次一等的权力和地位。这些由嫡长子世袭的各级贵族,以族长身分掌握着各级政权和兵权。在周王国和各诸侯国里,世袭的卿大夫便按照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受一定的采邑收入,这就是世卿、世禄制度。贵族就是依靠这些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世袭特权,世代进行统治。春秋战国间,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前后经历一百多年的变

法运动,剥夺了贵族的特权,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的官僚制度,发展了军队的编制,从而形成一套强大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本来春秋时代卿大夫的家内盛行着家臣制,家臣是可以随时调动的。但是这种君臣关系,是经过一定的礼节来确立的,讲究臣下对主上的效忠。同时卿大夫的家臣如家宰、邑宰之类,也和卿大夫有宗法关系;而且这类家臣也常有封邑、宗族组织和宗族的武装力量。从春秋末年起,由于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在有些诸侯国内就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例如孔丘担任鲁国的司寇,“奉(俸)粟六万〔斗〕”;后来到卫国做官, “亦致粟六万”(《史记·孔子世家》);孔丘也曾任命原思做“宰”,“与之粟九百”(《论语·雍也》)。到战国时代,这种官僚性质的家臣制,就逐渐发展成为中央集权政体的官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