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合纵五国攻秦和攻韩取管

信陵君自从窃符救赵、合纵攻秦取得大胜后,功劳很大,威望很高,尽管魏王“复以信陵奉公子”,还是不便回魏,留居在赵已有十年。自从秦取

得韩的成皋、荣阳而建立三川郡,魏都大梁就直接处在秦兵的威胁下。这时秦将蒙骜正连续攻取三晋之地,势如破竹,因此魏安釐王不得不请信陵君回国主持抗秦的大计。同时赵孝成王听从幸臣建信君主谋与楚、魏合纵抗秦, 楚考烈王又听从春申君参与抗秦的计谋,于是以赵、魏、楚三国为主体的五国合纵形势成功(齐没有参与)。公元前二四七年信陵君回到魏国,就统率五国联军反击秦正在进攻三晋的蒙骜所部。由于信陵君上次合纵攻秦救赵的成功,秦将蒙骜随即败退到函谷关。《秦本纪》称“魏将无忌率五国兵击秦, 秦却于河外。蒙骜败,解而去”。《魏公子列传》称“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信陵君还曾率魏军攻韩,取得管城(今河南郑州)。魏最初攻管,没有攻下。安陵人缩高之子为管守,信陵君使人见安陵君,要安陵君“生束缩高而致之”(活捉缩高押送来),逼得缩高自杀(《魏策四》)。结果管城攻下了。《韩非子·有度篇》说魏安釐王“攻韩拔管,胜于淇下”(“淇”疑“泽”字之误)。信陵君说:“今吾攻管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 因为这时魏已据有荥阳,荥阳在荥泽的西北,管城就在荥泽的东南,如果秦得到管城,就可以“决荥泽水灌大梁”。魏取得管城,有利于防守荥泽,防止秦“水灌大梁”。

《韩非子·有度篇》说:魏安釐王“攻韩拔管,胜于淇(泽)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原为宋的旧都,战国时宋迁都彭城,瞧阳一带当早为魏国所占有。这时魏楚因争夺原来宋国土地而发生冲突,先是相战于睢阳,楚军因疲乏而退走;接着又大战于上蔡和召陵, 楚军被魏击破,结果魏得到最后胜利。这都是魏安釐王晚年的事,说明这时魏的兵力还相当的强。公元前二四五年秦将■公攻卷(今河南原阳西),斩首三万(《秦始皇本纪》)。卷是中原魏长城内旁边的小城,■公是当时秦三个将军中的一个,虽然取得斩首三万的战果,看来战斗是很激烈的。秦简

《编年记》称秦王政“三年卷军”,可知这一战役延长到了明年,还在增兵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