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老子反对“法治”,认为“法令滋彰”反而造成“盗贼多有”;反对“有为”而治,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反对多征地税,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反对墨家和法家的“尚贤”,说:“不尚贤,使民不争”;反对战争,认为“兵者不祥之器”;也反对儒家主张的“礼治”, 认为“礼”已成大乱的祸首。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的理想。他要“常使民无知无欲”。具体他说,就是要“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他认为“无为”可以使“民自化”,“好静”可以使“民自正”,“无事”可以使“民自富”,“无欲” 可以使“民自朴”。为了达到“无为而治”,他企图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去,有了器械不用,有了舟车不乘,有了甲兵不打仗,废除文字, 仍旧用结绳来记事,国和国之间能够望得到,鸡鸣犬吠可以相互听见,人们直到老死不相往来。在他看来,有智慧是坏事,有技巧是坏事,有物质文明是坏事,有欲望也是坏事,多活动也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