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白起攻取楚都郢和攻破楚国
① 《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二十七年“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而《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载:周赧王七年、“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舫船万艘,米六百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 为黔中郡”。《华阳国志》卷一《巴志》又说:“涪水本与楚商於之地接,秦将司马错由之,取楚商於地为黔中郡。”按周赧王七年是秦武王三年,当从《秦本纪》为是。
② 《战国策·燕策二》载苏代约燕王曰:“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所谓楚的“国亡”,当指楚失去都城郢而言,可知在公元前二七九年前,楚曾攻取枳地。
楚国到楚怀王时,政治腐败,内部矛盾也很尖锐,担任左徒的屈原曾经想制定法令,实行改革,主张按贤能选拔官吏,按法令办理政治,而不能实现,他联齐抗秦的策略也没有成功,而受到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等人的诽谤和排挤,结果被楚怀王流放。到顷襄王时,又再度被放逐。到楚怀王后期爆发了庄0 为首的大起事,把楚国统治地区分割成几块,这就是荀况所说的: “庄0 起,楚分而为三四。”(《荀子·议兵篇》)因此,楚国的力量就越来越衰弱了。
公元前二八○年左右有人献书秦王,建议改变攻取大梁之计,因为秦攻大梁,东方各国必合纵来救,而且“山东尚强”,不如南下攻楚,“其兵弱, 天下不能救,地可广大”,秦因而制定攻取楚都鄢郢的计划(《魏策四》)。鄢(今湖北宜城东南)原为楚的别都,
就在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以北约二百里,鄢、郢之间有蓝田(今湖北钟祥西北)。这一带当时统称为鄢郢,为楚的政治中心。公元前二七九年秦昭王为了攻楚,约赵惠文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相会修好。这年秦派白起攻楚,首先进攻鄢城,楚以主力军坚守,白起采用引水灌城的进攻方法,在鄢西北筑堨,作长渠,引水灌入城中,从城西灌到城东,楚军民死的有数十万人,因而攻克鄢(《水经·沔水注》)①。鄢故城遗址即楚皇城,白起引水灌鄢的长渠仍保存,东墙南端有宽六十米的大缺口,相传就是白起引水灌鄢的出水口。城墙四角都有高层建筑用以隙望防守,东城墙内一次曾出土铜镞几百枚(参看拙作《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编第八章《楚之别都鄢》)。白起经此大胜,接连攻克鄢、郢、邓(今湖北襄樊)、蓝田等五城,继而分兵三路,向西攻到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烧了楚先王的陵墓, 还烧了祭祀的宗庙;向南攻到了洞庭、五渚、江南(《韩非子·初见秦篇》、
《秦策一》);向东攻到了竟陵(今湖北潜江东北),再向东北一百多里攻到了安陵(今湖北云梦,秦简《编年记》),更向东一百多里攻到了西陵(今湖北新洲西)②。白起率秦兵数万,在两年内,攻克了楚都郢周围几百里宽阔的富庶地区。白起分析了所以能够如此得胜的原因,是因为楚“百姓心离, 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 莫有斗志”(今本《战国策》末章,采自苏辙《古史》)。《楚世家》所谓
① 《水经·沔水注》说:“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里许, 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 因名其陂为臭池。”《元和郡具志》卷二三宜城县条说:“故宜城,在县南九里,本楚鄢县,秦昭王使白起伐楚,引蛮水灌鄢城,拔之,遂取鄢。”吕祖谦《大事记解题》卷五引曾巩说:“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间,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 秦昭王二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可知长谷水即蛮水,亦称鄢水。《读史方舆纪要》也说:“长渠在宜城县西四十里,亦曰罗川,又曰鄢水,亦曰白起渠,即蛮水也。秦昭王二十八年使白起攻楚,去鄢百里立堨, 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鄢入秦,而起所为渠不废, 今长渠是也。”
② 《通鉴》胡三省《注》以为西陵即《水经·江水注》所说夷陵县的西陵峡,并非 汉江夏郡的西陵县。程
恩泽《国策地名考》从其说,其实非是。《秦策四》第九章载: “(楚)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 或拔鄢、郢、夷陵。”“或”犹“又”也(《经传释 词》),可知西陵与夷陵非一地。《水经·江水注》以白起伐取的西陵即西陵县故城,甚 是。秦简《编年记》载昭王廿九年攻安陆,西陵又在安陆以东一百多里。
“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许多楚的城邑都是没有抵抗而丢失的。秦以斩首为功,每次大胜都有斩首多少万的记录,可是这两年白起攻楚的战争中,攻占了许多重要城邑,除了鄢城淹死数十万军民以外,未见有斩首的记录。秦因此建立了南郡。白起因此大功被封为武安君。楚因此迁都到了陈(今
河南淮阳),从此楚削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