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医学的发展

养生之道和生理卫生的讲究

由于和人体疾病作斗争的迫切需要,战国时医学和生理卫生学都有了发展。

这时生理卫生学比较发展,是和当时道家讲究养生之道有关的。《吕氏春秋·十二纪》中春季三纪所附论文,都讲养生之道,大体是采取道家的学说。他们认为人体有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脏)、六府(腑)。肌肤需要求其“比”(密致),血脉需要求其“通”,筋骨需要求其“固”,心志需要求其“和”,精气需要求其“行”。如果能这样,就“病无所居”了(《吕氏春秋·达郁篇川。他们认为治身的方法,要“用其新,弃其陈”,要“精气日新,邪气尽去”,才能尽其天年,此之谓“真人”(《吕氏春秋·先己篇 U。这种“精气欲其行”、讲求“精气日新”的理论,是和当时著名的医学著作《素问》一致的。《素问珍说:有所谓“真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上古天真论 U。所说“呼吸精气”,也是为了使得“精气日新”。《素问》还说:“嗜欲无度,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位卫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汤液醒醛论》)就是说,不讲卫生,使得精气不能流通,循环发生障碍,“神”就会消失,病就不能治好。关于饮食方面,他们认为吃东西要有定时,要不饥不饱,这叫做“五藏之凛”。如果吃得“味”太厚大烈,吃浓酒,这叫做“疾首”(病的开端)。“肥肉厚酒”实际上是“烂肠之食”(《吕氏春秋·尽数篇》、

《本生篇》)。如果“味”大多太好,胃吃得太满,就要“气下达”,就不能长生(《吕氏春秋·重己篇》)。关于运动方面,他们认为如果“形不动” 就要“精不流”,“精不流”就要“气郁”,“气郁”在人体哪一部分,哪一部分就生病(《吕氏春秋·尽数篇 W。如果“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太舒服,这叫做“招踢之机”(《吕氏春秋·本生篇 U。关于情欲方面,他们认为如果大放纵,耳、目、口要生病,身体要驸肿,筋骨要沈滞,血脉要窒塞,九窍要不通(《吕氏春秋·情欲篇 D。“靡曼皓齿”的歌舞,淫荡的音乐,这叫做“伐性之斧 V《吕氏春秋·本生篇》)。关于居住方面,他们认为“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过分的“多阴”、“多阳”也要生病(《吕氏春秋·重己篇 D。当时人们已认识到住处潮湿的严重为害。《庄子·齐物论》说:“民湿寝则腰疾偏死。”“腰疾”是说风湿侵袭而腰酸背痛,“偏死”是说风湿病严重,偏瘫而死。

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气候失常能导致疾病的流行。例如忖 L 记·月令篇》说孟春之月“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之月“行夏令,则民多疾疫”。当时人们还认识到四时气候的变化,万物的变化,对人有利,也有害。因此“养生”之道在于“知本\必须“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使得“精神安于形而年寿得长焉”。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是有害的,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也是有害的,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都是有害的(《吕氏春秋·尽数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