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战国郡表

战国时代,除齐国以外,各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并出于攻守的需要,先后在边地设郡。秦在统一六国过程中,又不断在新开拓的地区设郡。当时各国设郡的情况比较复杂,为便于了解起见,列为简表如下:

(一)魏国设置的郡

郡名

所在地

设置经过

河西郡 因在黄河之西得名。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华阴以北,黄龙以南,洛河以 东,黄河以西地区 魏文侯时设置。吴起曾为西河守 (《史记·匈奴列传》、《吴起列 传》)。
上郡

因方位得名。辖境相当于今陕西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东北到

子 长、延安一带。

魏有西河上郡,“以与戎界边”(《史记·匈奴列传》)。魏文侯时设 置。李悝曾为

上地守(《韩非子·内储说上篇》)。

河东郡 因在黄河之东得名。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区。 公元前三二八年后,秦逐步取得 魏的上郡。魏为了抗秦,又设河乐郡。
方与郡

因地名方舆得名。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嘉祥以南金乡等地,还包括

今江苏丰县一带。

原为宋地。齐破所占。 公元前二八四年前,魏攻取其地设 郡。楚人以弋进说楚

顷襄王时提到 (《史记·楚世家》)。

大宋郡 因宋国得名。辖境相当于今河南商丘及江苏砀山等地。

(二)赵国设置的郡

郡名

所在地

设置经过

上党郡

因上党地区而得名。在今山西和顺、榆社等县以南,南与韩的上党郡 相接。 原为晋地,三家分晋后,赵、韩各 占一部分,都曾在那里设郡。赵的 上党郡有二十四县(《战国策·齐 策二》)。

郡名

所在地

设置经过

雁门郡 因雁门山而得名。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北部神池、五寨、宁武等县以北 到内蒙古一部分地区。 原为楼烦地。赵武灵王破楼烦、 林胡后设郡(《史记·匈奴列 传》)。
云中郡

因地名云中得名。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大青山以南,黄河南岸及长

城 以北地区。

原为林胡地。赵灵王破楼烦、 林胡后设郡(《史记·匈奴列传》)。
代郡 因代国得名。辖境有今山西东北部和河北、内蒙古一部分地。 原为代国地,为赵襄子所攻灭。 赵武灵王时设郡(《史记·匈奴列 传》)。代郡有三十六县《战国策· 秦策一》。
安平郡 因城邑安平得名。安平在今河北安平。

因与齐、燕、中山交界而设郡。上 海博物馆藏有六年安平守剑(《商 周青铜器铭文选》第四册)。六年为 赵武灵王

六年(公元前三二○年)。

(三)韩国设置的郡

郡名

所在地

设置经过

上党郡

因上党地区得名。在今山西沁河以东一带地区,北与赵的上党郡相 接 。 原为晋地,在家分晋后赵、韩各占一部分, 都在那里设郡。韩的上 党郡有十七县(《战国策·秦策 一》)。

三川郡

因有黄河、洛水、伊水三川而得名。辖境有今黄河以南,河南灵宝以 东,中牟以西及北汝河上

游地区。

韩宣王时设郡。张登曾图谋推荐 费緤为三川守《战国策·韩策 三》)。

上蔡郡

因地名上蔡得名。在今河南上蔡一带。 韩釐王时设郡。楚人以弋进说楚 顷襄王。谈到韩的上蔡郡(《史记· 楚世家》)。

(四)楚国设置的郡

郡名

所在地

设置经过

宛郡 因地各宛得名。以今河南南阳为中心,东南到息县。 楚悼王时设置。“吴起为苑(宛) 守, 行县,适息”(《说苑·指武 篇》)。
汉中郡

因汉水得名。辖境有今陕西东南

角,南到今湖北西北角。

楚怀王时设置。丹阳之战被秦夺 取

(《史记·楚世家》)。

郡名 所在地 设置经过
新城郡

因地名新城得名。辖有今河南伊川

一带。

原为韩地,后为楚所得,楚怀王曾以新

城为主郡(《战国 策·楚策一》)。

江东郡 因地区名江东得名。辖境有今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地区。

楚怀王灭越后,设郡。范蜎对楚王说: “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史记·甘

茂列传》)。

黔中郡

因黔山得名。辖境有今湖南西部及

贵州东北部。

楚威王时设郡(《史记·楚世家》、《战

国策·楚策一》)。

巫郡 因巫山得名,辖境有今湖北清江中、上游和四川东部。

楚怀王时已设郡(《史记·楚世家》、

《战国策·楚策一》)。

(五)燕国设置的郡

郡名

所在地

设置经过

上谷郡

因在大山谷上边而得名。辖境有今河北张家口、小五台山以东, 赤城、延庆以西及北京昌平以北

地。

秦开破东胡后设郡(《史记·匈奴列传》),赵奢曾为上谷守(《战国策·赵策四》)。上谷有三十六县(《战国策·秦策一》)。
渔阳郡

因在渔水之阳得名。辖境有今内蒙古赤峰以南,北京通县、怀柔

以东及天津以北地区。

秦开破东胡后设郡(《史记·匈奴列传》)。燕设渔阳、辽东等郡,可能是燕昭王、

燕惠王时陆续设置的。

辽东郡

因在辽水以东得名。辖境有今辽

宁大凌河以东地区。

原为东胡地,秦开破东胡后设郡。
辽西郡

因在辽水以西得名。辖境有今辽宁大凌河以西,长城以南,河北

迁西以东地区。

设置经过同辽东郡。
右北平郡 因在北平右面而得名。辖境有今河北承德、蓟县以东,辽宁大凌河上游以南,六股河以西地区。 设置经过同辽东、辽西郡。

(六)秦国设置的郡

郡名 所在地 设置经过
上郡 辖境较魏的上郡为大。有今陕西黄河以西,黄陵宜川以北,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审旗以东地区。

公元前三二八年魏被迫献上郡十五县给秦。公元前三一二年魏尽献上郡给秦(《史记·秦本纪》、

《魏世家》)。秦于公元前三○四年设置上郡, 郡治肤施(《水经·河水注》。肤施在今陕西榆林东南)。

河东郡 辖境相当于魏的河东郡。

公元前二九○年魏被迫献河东地四百里给秦。秦沿设郡。郡治临汾(今山西曲沃北)。江西遂川

出土秦戈铭文有称“临汾守”的。

汉中郡

辖境较楚汉中郡为大。有今陕西秦岭以南,湖北郧县、保康以西,大巴山以

北地区。

原为巴蜀地,秦巴蜀后,公元前三一二年又加上部分新得楚汉中郡地,建为汉中郡(《史记·秦本纪》)。郡治南郑(《水经·沔水注》。南郑

今陕西汉中)。

巴郡

因巴国得名。辖境有今四川阆中以东,巫县以西,

武隆、江安以北地。

原巴国地。公元前三一六年灭巴后设郡(《华阳国志》卷一《巴志》、《水经·江水注》)。郡

治江州(今重庆北)。

蜀郡

因蜀国得名。境有今四川阆中以西,松潘、天全以

东,宜宾、石棉以北地。

原为蜀国地。秦灭蜀后,初设封国。公元前二八五年废封国,改设为郡(《华阳国志》卷三《蜀

志》)。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

陇西郡

因陇山得名。辖境有今甘肃临夏、临潭以西,宕昌、

礼县以北地。

原为义渠地。公元前二七九年设郡(《水经·河水注》)。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
北地郡

因方位得名。辖境有今宁夏青铜峡以东,包括今甘

肃东北部马莲河流域。

原为义渠地。公元前二七一年攻破义渠后,设郡。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
南郡

因方位得名。辖境有今湖北武汉以西,襄樊以南, 监利以北以及四川巫山以

东地区。

原为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及其周围地区。公元前二七八年被秦所攻取,设置为郡(《史记·秦 本纪》)、《六国年表》)。郡治郢(《水经·河

水注》)。

郡名 所在地 没置经过
南阳郡

因南阳地区而得名。辖境有今湖北襄阳、随县以北, 河南栾川、鲁山以南,信阳以西,湖北均县、河南

西峡以东地区。

原为韩、楚、魏三国交界地,公元前二七三年魏被迫献南阳地给秦,秦把所占韩、魏的南阳和楚的上庸地合建为郡(《史记·秦本纪》)。郡治宛(《水经·淯水注》。宛即今河南南阳)。
陶郡 因陶邑(即定陶)得名。辖境有今山东阳到定陶一带。

原为宋地。齐灭宋后,为齐占有。五国合纵破齐后,为秦所得,作为魏冉封邑。魏冉死后,设立为郡(《史记·穰侯列传》)。公元前二五四年

陶郡为魏所攻取。秦灭魏后,未再设郡。

上党郡

辖境相当于赵和韩两国的上党郡。有今山西太行山以西、以北,和顺、榆社以南,沁源、沁水以东地

区。

公元前二五九年长平之战后,秦攻占韩的上党郡

(二年后为韩收复,公元前二四七年 再度为秦攻占)。公元前二三六年秦又攻占赵的上党郡(《史记·秦本》、《秦始皇本纪》)。郡治长子(《水经·浊漳水注》。长子在今山西长子西)。

黔中郡 辖境较楚黔中郡为大。有今湖南洞庭湖以西,包括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

公元前二八○年秦攻取楚的黔中,但不久被楚收复。公元前二七七年秦又攻取巫郡、黔中郡及江南地,没置黔中郡(《史记·秦本纪》、《水经·沅水注》)。但在次年又被楚收复十五邑(《史记·秦本纪》、《楚世家》),到战国晚期才全部为秦

所有。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

太原郡 因地区在太原而得名。辖境相当于今西句注山以 南,霍山以北,五台、阳泉以西,黄河以东地区。

原为赵地。公元前二五九年为秦攻取,次年被赵收复。公元前二四七年秦又攻取这个革区三十七城,后二年高置太朱郡(《史记·秦本纪》、《燕世家》)。郡治晋阳(《水经·汾水注》。晋阳

在今山西太原西南)。

三川郡 辖境和韩的三川郡相当。 公元前二四九年秦攻韩,韩献成皋、巩地,界至大梁,重建三川郡(《史记·秦本纪》、《蒙恬列传》)。郡治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郡名 所在地 设置经过
东郡

因方位得名。辖境有今山东东阿、梁山以西、定陶、成武以北,河南延津以东,清丰以南,

长垣以北地区。

原为魏地。公元前二四二年秦攻取这个地区,初建东郡。后又得卫的旧都濮阳等地,兼入东郡(《史记·秦始皇本纪》、《魏世家》、《卫世家》)。郡治濮阳(《水经·睢水注》。濮阳在今河南濮

阳南)。

雁门郡 辖境和赵的雁门郡相当。

公元前二三四年前后,秦攻赵,取其地,重建为郡(《汉书·地理志》)。郡治善无(《水经·河

水注》)。善无在今山西右玉南)。

云中郡 辖境和赵的云中郡相当。

公元前二三四年秦攻赵,取其地,重建为郡(《水经·河水注》)。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

北)。

颍川郡

因颍水得名。辖境有今河南登封以东,尉氏以西,包括舞阳、临颍等

地。

原为韩地。公元前二三○年3秦灭韩,取其地设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韩世家》)。郡治阳翟(《水经·颍水注》。阳翟今河南禹县)。

邯郸郡

因赵都邯郸得名。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光芒河以南,河南浚县北,山东

冠县以西地区。

原赵地。公元前二二八年秦灭赵后设郡(《汉书·地理志》)。郡治邯郸(今河北邯郸)。
巨鹿郡

因巨鹿泽得名。辖境有今河北白洋淀以南,南运河以西,晋县、任县以东,平乡、威县北, 山东德州、高唐以西地

区。

原为赵地。公元前二二二年秦灭赵后设郡(《汉书 ·地理志》、《水经·浊潼水注》)。郡治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广阳郡

因地名广阳得名。辖境相当于今河北雄县、易

县、房山及北京等地。

原为燕地。公元前二二六年秦灭燕,后二年设郡

(《水经·淯水注》)。郡治蓟(今北京西南部)。

上谷郡

辖境相当于燕的上谷

郡。

公元前二二四年秦灭燕,垢 二年重建为郡(《水

经·圣水注》)。郡治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渔阳郡

辖境相当于燕的渔阳

郡。

公元前二二五年秦破燕后,次年重建为郡(《水

经·鲍丘水注》)。郡治渔阳(今河北密云西南)。

右北平郡 辖境和燕的右北平郡相当。 公元前二二六年秦灭燕后,次年重建为郡(《水经·鲍丘水注》)。郡治在无终(今河北蓟县)。
郡名 所在地 设置经过
辽西郡 辖境相当于燕的辽西郡。

公元前二二年秦破燕后,次年重建为郡(《水

经·濡水注》)。郡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

砀郡

因砀山得名。辖境有今安徽砀山以西、毫县以北,河南开封

以东,山东巨野以南地区。

原为魏地。公元前二二五年秦灭魏,取其地设郡(《水经·雎水注》)。郡治砀(今安徽砀

山南)。

楚郡 因楚国在陈建都而得名。辖境有今河南舆以北、柘城以南, 包括淮阳、鹿邑等地。

原为楚地。公元前二二四年秦取陈以南至平舆,次年灭楚,在这一带设置楚郡(《史记·楚世家》)。《史记·陈涉世家》说陈涉政陈《今河南淮阳》时,“陈守,令皆不在”,因为陈是楚郡治所,所以有守有令。犹如秦的河东郡

治所在临汾,秦戈铭文有称“临汾守”的。

泗水郡

因 水得名。辖境有今安徽江苏淮水以北,宿迁以西,涡阳

以东地区。

原为宋地,齐灭宋后,为齐所有,旋又为魏所得。秦灭魏后,于公元前二二四年设郡(《水

经·雎水注》)。郡治县(今安徽宿县西北)。

薛郡 因薜国得名。辖境有今山东新汶、枣庄、济宁之间地。

原为薛国旧地。战国初年齐灭薛,后业作为田婴和田文的封邑。秦取得其地后,于公元前二二四年设郡(《水经·泗水注》)。郡治鲁县

(今山东曲阜)。

九江郡

因地区名九江得名。辖境有今安徽淮河以南,赣江流域以东

江西大部。

原为楚地。公元前二二三年秦灭楚后,设郡《水经·淮水注》)。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
长沙郡

因地名长沙得名。辖境有今洞庭湖以南,湖南大部和江西西

部。

原为楚地。公元前二二三年秦灭楚后,设郡

(《水经·湘水注》)。郡治临湘(今湖北长沙)。

会稽郡 因会稽山而得名。辖境有今江苏长江以南,安徽黟县、旌德以东,及浙江金华以北地。 原为吴、越地。公元前二二二年秦攻取其地, 设郡(《史记·秦始皇本纪》)。郡治吴(《史记·项羽本纪》。吴即今江苏苏州)。
郡名 所在地 设置经过
代郡 辖境和赵的代郡相当。

公元前二二八年秦攻破赵国,赵公子嘉出奔到代,自立为代王。公元前二二二年为秦所灭, 重建为郡(《水经·淯水注》)。郡治代(今

河北蔚县西北)。

辽东郡 辖境相当于燕的辽东郡。

原是燕郡。公元前二二二年秦灭燕后,重建为郡(《水经·大辽水注》)。郡治襄平(今辽

宁辽阳)。

齐郡

因齐国得名。辖境有原齐国大部地区,以今山东淄博、益都、广饶、临胞等

地为中心。

原为齐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齐后,设郡(《史记·田世家》、《汉书·地理志》、《水经·淄水注》)。郡治临淄(今山东淄博东临淄北)。
琅邪郡 因地名琅邪得名。辖境有今山东沂源以南,平邑以东,临沂以北地。 原为越地,后为齐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灭齐后设郡(《汉书·地理志》、《水经·汶水注》)。郡治琅邪(今山东胶南西南)。

附注:①以上秦国的郡,除陶郡以外,共三十五郡,合京都地区的“内史”, 共三十六郡。《史记·东越列传》说:“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水经·沂水注》说:“郯县故鲁地,秦始皇以为郯郡。”闽中郡和郯郡的设置年代不详。

②《战国策·楚策一》载城浑游说楚的新城令说:“郑魏之弱,而楚以上梁应之;宜阳之大也,楚以弱新城圉(原误作“围”)之。蒲反、平阳相去百里,秦人一夜袭之,安邑不知;新城、上梁相去五百里,秦人一夜而袭之,上梁亦不知也。⋯⋯故楚王何不以新城为主郡也?”金正炜《战国策补释》认为“上梁”是“上蔡”之误,是正确的。据此可知楚原在上蔡设郡, 后来韩得上蔡后在上蔡设郡,是沿袭楚国的。城浑以魏的安邑和楚的上蔡相比,可知魏曾在安邑设郡,安邑当为魏的河东郡治年。《水经·涑水注》说: “秦使左更白起取安邑置 河东郡。”秦设河东郡当是沿袭魏国的。江西遂川出土秦戈,铭文有称“临汾守”的,可知秦后来把河东郡治迁到了临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