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伐齐和列为诸侯
这时三晋都很强盛,逐步在中原发展它们的势力,扩充地盘。魏文侯把韩、赵看得如同兄弟,因而得到韩、赵的尊重,成为三晋的盟主和最高统帅。据说韩、赵曾相与为难,都曾向魏借兵,魏文侯都加以拒绝,说韩、赵都是兄弟,韩、赵之君因而到魏朝见(《韩非子·说林下篇》、《魏策一》。《资治通鉴》就在记载这一掌故之后,作结论说:“魏于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公元前四○五年田悼子去世,发生内乱,田布杀了公孙孙,公孙会(即田会)就在廪丘(今山东鄄城东北)反叛,投靠赵国。田布率兵包围廪丘,
① 《韩非子·说林上篇》和《魏策一》都有“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的掌故。《魏世家》和《赵世家》都有魏伐中山“使太子击守之”的记载。《六国年表》作“击宋中山”,“宋”乃“守”之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和《说苑·复恩篇》都有“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的掌故。
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篇》记翟黄曰:“得中山,忧欲治之,臣荐李克而中山治。”《韩非子·难二篇》又记“李克治中山,苦陉令上计而入多”。《魏世家》载翟璜谓李克曰:“中山已拔,无以守之,臣进先生。”
于是三晋联合出兵救解。魏将翟角、赵将孔青②、韩将◻羌就与齐军展开大会战,三晋以分散而灵活机动的步兵,包围袭击了排列成密集车阵的齐军,使得齐军损失惨重,“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把尸体堆成二个高丘)”(《吕氏春秋·不广篇》)。谋士宁越向孔青建议:不如“归尸以内攻之”,认为如果“与之尸而弗取”,将使民众“怨上”,使得“上无以使下”,这就是“内攻之”。因此齐就无法继续抵抗。三晋联军乘胜长驱追击,围攻齐西边的关塞平阴(今山东平阴东北),并由此攻入齐长城。就是《◻羌钟铭文》所说:“入长城,先会于平阴。”也就是《淮南子·人间篇》所说:“三国伐齐,围平阴。”(今本“阴”误作“陆”,古“阴” 字作“险”,形近而误)。当时魏文侯所以命令三晋联军长驱直入,围攻平阴而攻入齐长城,目的不在兼并土地,要使得齐国执政者屈服,迫使齐君一同去朝见周威烈王,使周天子命三晋为诸侯。当三晋围平阴时,齐大臣田括子看到了这点,指出三晋“逾邻国(指宋、卫二国)而围平阴(今本误作“平陆”),利不足贪也,然则求名于我,请以齐侯往”(《淮南子·人间篇》), 于是齐康公就陪同三晋君主一起去朝见周王,要求周王肯定三晋伐齐入长城的功绩,要求周王命三晋为诸侯。这时齐康公实际上已成为俘虏,听命于魏文侯行事,周威烈王也只能从命了。因此魏国史官记此事是:“王命韩景子、赵烈子、翟员(当作翟角)伐齐入长城”(《水经·汶水注》引《纪年》)。韩将◻羌记此事是:“赏于韩宗,令(命)于晋公,邵(昭)于天子。”(◻ 羌钟铭文)《吕氏春秋·下贤篇》因此说:魏文侯“东胜齐于长城,虏齐侯, 献诸天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因此,周威烈王就于次年(公元前四○三年),“命韩、赵、魏为诸侯”。《史记·周本纪》和《六国年表》都作“九鼎震,命韩、赵、魏为诸侯”。所谓“九鼎”原是代表周天子的权力的,这样迫使命令卿大夫升为诸侯,按照礼制来说,确是震动天子权力的大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