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土特产的交流

这时由于人民对山林薮泽的大量开发,四方的土特产已开始大量的交流:

(一)南方的土特产主要为木材、矿产、海产和鸟兽。楚国出产的木材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等,出产的野兽有犀、兕、麋、鹿(以上出产在云梦泽,见《墨子·公输篇》,云梦在今洞庭湖以北地区)、象(《战国策·楚策三》)。还有羽、翮(大鸟羽)、齿(象牙)、革(犀、兕的皮) 等产品(《荀子·王制篇》)。矿产有黄金(《战国策·楚策三》)、铜、锡等。据说:“荆(楚)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①,已有很多人在那里淘金, 政府已有“采金之禁”,曾处死了很多人(《韩非子·内储说上篇》)。这时南方出产的铜、锡是很著名的,《考工记》曾说:“吴粤(越)之金、锡”, 李斯《谏逐客书》也提到“江南金、锡”。水产有鱼、鳖、鼋、鼍,出产在长江汉水中(《墨子·公输篇》)。还有珠、玑等出产(《战国策·楚策三》)。蜀地出产的矿产,著名的有曾青(碳酸铜)、丹砂(硫化汞)等(《荀子·王制篇》),即李斯《谏逐客书》所提到的“西蜀丹、青”。这是当时两种最贵重的矿物质颜料,其中尤以丹砂为贵重。南方的水果以橘、柚最著名。

(二)东方的土特产主要为海产和织物。海产主要为鱼、盐,织物除普通布帛外,有所谓紫、绤等(《荀子·王制篇》)。紫是一种紫色的丝织品, 绤是一种粗的麻织品。

(三)西方的土特产主要为矿产和鸟兽,有皮革、文族(《荀子·王制篇》)和铁、池盐等。旄是牦牛尾。

(四)北方的土特产主要为家畜和果树。家畜主要为犬、马(《荀子·王制篇》)、橐驼(《战国策·楚策一》)。果树主要为枣、栗(《战国策·燕策一》)。

上述战国时代四方土特产的情况,基本上已和汉代差不多。①

战国时代著作的《禹贡》,其中所谈到的各州贡品,实际上也就是战国时代各个地区的土特产。我们现在分叙于下:

(一)兖州有漆、丝、织文(染织品)。

① 丽江,顾观光《七国地理考》以为即今云南金沙江。按《山海经·南山经》说:“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 丽■之水出焉,而西注流于海。”《山海经·大荒东经》又有招摇山,“融水出焉”。《吕氏春秋·本味篇》“招摇之桂”,高注:“招摇,山名,在桂阳。”由此推断,丽■水当即漓水,招摇山当即阳海山(今广西兴安南海洋山),丽江亦当即漓水。

① 《史记·货殖列传》记述汉代各地物产的情况说:“夫山西饶材、竹、穀(木名)、 (山中纻)、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柟、梓、薤、桂、金、锡、连(铅)、丹砂、犀、瑇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毡)、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 ·

(二)青州有丝、檿丝(檿是柞树,檿丝即柞蚕丝)、枲(麻皮)、枲

(细的麻织品)、盐、各种海产物、松、铅、怪石等。

(三)徐州有◻珠(蚌中的珠)、鱼、磬石、桐、染色的羽毛、玄纤缟

(黑色细的丝织品)等。

(四)扬州有金三品(金、银、铜)、锡、瑶琨(美玉)、筿■(竹竿)、齿、革、羽毛、草雨衣、织贝(染织品)、橘、柚等。

(五)荆州有金三品、杶、幹(柘幹)、栝、柏、砺砥(磨石)、砮(作箭头用的砮石)、丹(丹砂)、箘、簬(竹名)、楛、菁茅(有毛刺的茅)、玄◻(黑色浅赤色丝织品)、玑组(穿珠的丝带)等。

(六)豫州有漆、枲、◻、纻(粗麻)、纤纩(细的丝棉)、磬石等。

(七)梁州有璆(美玉)、铁、银、镂(钢铁)、砮、磬、熊、罴、狐狸等。

(八)雍州有球、琳、琅玕等玉石。

《周礼·职方氏》又说:兖州青州“其利蒲、鱼”,扬州“其利金(铜)、锡、竹箭”,荆州“其利丹、锡、齿、革”,豫州“其利林、漆、丝、枲”, 雍州“其利玉、石”,幽州“其利鱼、盐”,冀州“其利松、柏”,并州“其利布、帛”。这些记述,和我们前面所叙述的四方土特产的情况,大体上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