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主谋合纵五国伐齐
当苏秦合纵五国攻秦的时候,赵将韩徐为和魏相盂尝君已经发起合纵攻齐,并曾邀约燕昭王一起攻齐。燕昭王也曾和群臣谋划,准备等待齐攻宋而打得疲弱时,进而攻齐。齐湣王就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决定暂时停止攻宋的。赵是首先带头开始攻齐的行动的。公元前二八七年赵梁率赵军攻齐,次年赵将韩徐为就亲率赵军攻齐(《史记·赵世家》)。自从齐国攻灭了宋国, 兼有宋以前所得的楚淮北地,一时声势很盛,直接威胁到三晋,特别是齐、赵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并且使秦也感到有很大压力,有碍于秦在中原的扩展, 因此发起合纵伐齐,惩罚齐“破宋”的罪行。就在公元前二八六年秦取得魏安邑之后,秦宣布要带头发动合纵攻齐了。苏代曾讲到:秦“已得安邑一塞女戟,因以破宋为齐罪,恐天下救之,则以齐委于天下”。秦昭王宣称:“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有齐无秦,无齐有秦, 必伐之,必亡之。”(《燕策二》,《苏秦列传》大体相同)。这时在秦国专权的相国魏冉正谋扩大自己的封地,谋求取得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陶邑为封地,而魏相孟尝君也就“轻忘其薛,不顾先君之丘墓”(《战国策·东周策》),进说魏冉:“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
(《战国策·秦策三》)同时赵的亲秦大臣金投也奔走秦、赵之间,主张合秦、赵两国伐齐,周最曾对金投说:“公负全秦与强齐战。”(《战国策·东周策》)结果秦国便以盟主的地位来主谋合纵伐齐了。
公元前二八五年,秦昭王和楚顷襄王在宛相会,又和赵惠文王在中阳(今山西中阳)相会。就在这年,秦国为了“先出声于天下”,派了蒙骜带了秦兵,越过韩、魏,开始向齐河东进攻,攻取了九个城。次年秦昭王和魏昭王在宜阳相会,又和韩厘王在新城相会;同年燕国由于赵国的拉拢,燕昭王也入赵会见赵惠文王。过去由于燕投靠齐国,“齐之信燕也,至于虚北地行其兵”,后来燕昭王“信田伐与参去疾之言”,就“与赵谋齐”(《战国策·燕策二》,《战国纵横家书》四略同),这时燕就进一步和秦赵联盟而合纵攻齐了。
这时秦主谋发动合纵伐齐,以瓜分齐地为饵,并推举赵主其事,由赵拉拢燕合作,结成秦、赵、燕三国联盟,并由秦送质子到赵、燕两国作担保①。秦鉴于过去和齐连横约攻赵不能成功的教训,推定乐毅为赵、燕两国的“共
纵攻齐的时候。
① 《战国纵横家书》二十记有人说燕王,主张使辩士游说秦王,请秦王入质子于燕赵,立秦为西帝、燕为北帝、赵为中帝,从而合纵代齐。《燕策一》、《苏秦列传》作为苏代之说。并立三帝之议未成事实,但伐齐以秦、赵、燕三国为主,并由秦入质子于燕赵,当为事实。
相”,并为五国联军的统帅,同时秦又派御史起贾驻在魏国主持监督五国合纵的事,更派将军蒙骜统率秦军越过韩魏先进攻齐的河东,既作为进攻的先声,还可以起控制三晋进兵的作用。
乐毅原为攻克中山的魏将乐羊的后裔,入赵曾为赵武灵王的大臣,当齐宣王破燕时,武灵王曾听从乐毅的计谋,以赵合楚魏而伐齐存燕(《赵策三》)。因此赵派乐池护送燕公子职由韩入燕,立以为王,即燕昭王。乐毅在赵内乱中武灵王饿死之后,经魏来到燕,得到燕昭王的重用。乐毅因此有因缘在这时被推为赵、燕的“共相”和五国联军的统帅。当时有人对起贾说:“燕赵共相,二国为一。”(《战国纵横家书》十七)“燕赵共相”即指乐毅。乐毅以“燕赵共相”而为五国联军的统帅,秦、赵两强是主力,但是乐毅能直接指挥的是赵燕之师。因此乐毅先以赵相的职司,会集五国联军,从赵的东南边出击,先攻取齐的灵丘(今山东高唐南),再在秦军大力配合下大破齐军于济西,从而一举击破齐的主力;然后再以燕相的职司,独率燕军,乘胜向东追击,乘虚而长驱直入,得以攻克齐都临淄。
当秦将蒙骜大举进攻齐河东的时候,五国合纵攻齐的形势已成定局,将要攻破齐而瓜分。齐国君臣感到危急,主持齐外交的苏秦有责任设法消解, 于是上书赵王,指出秦欲“亡韩、吞两周”,因而“以齐饵天下”;恐怕事情不成,因而“出兵割革(勒)赵、魏”;等到韩失去三川,魏失去晋国(指河东河内),将“祸及于赵”,并且谈到过去秦连横伐赵,已约定三分赵地, 因为齐出兵禁秦,使秦“废帝请服”,因此赵齐“宜正为上交”,不该抵罪取伐(《战国纵横家书》二十一、《赵策一》)。尽管这封信讲得很有情理, 却不能起什么作用,因为秦、赵、燕三国联盟已经定局,秦的大军已越过韩魏在进攻齐国了,乐毅也已统率赵、燕联军兼为五国联军统帅发动进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