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圣人之治
① 详于省吾《伏羲氏与八卦的关系》,收入《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上册,巴蜀书社一九九○年版。
《易传》主张由圣人依据《易》的哲理来治理天下。《说卦》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系辞传》引子曰:“《易》其至矣乎!夫
《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这是说圣人要依据《易》而效法天地,从而崇高其德,广大其业。《系辞传》又引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冐天下之道(“冐”帛书作“乐”,冐是包容之意),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这是说《易》的作用可以开创事物,成就业务,圣人因此可以通达天下的意愿,奠定天下的事业, 判断天下的疑问。《系辞传》对于“事业”有解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裁”帛书本作“施”),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形而上”是指抽象的理论,所谓“道”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形而下”是指有形象而能用感官来辨认的东西。“变”和“通”是指事物变化的原则。这是说圣人能够把事物“通”、“变”的原则,推行到天下人民中去应用,这就是“事业”。《系辞传》说: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为民用,圣人以此斋戒, 以神明其德夫。”“天之道”指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民之故”指社会的公共法则,这是说圣人从《易》明了“天之道”和“民之故”,用以指导人民利用。《系辞传》接着进一步解说:“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认为圣人如伏羲、神农、黄帝等,能够依据《易》的道理制作器物,使人民普遍利用,这种圣德微妙如“神”,就是所谓“神物”。为此对“圣人之治”大加赞许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于圣人。”
《孔子三朝记》的《诰志篇》所说:“天生物,地养物,物备兴而时用常节, 曰圣人。”用意是相同的。这和《老子》主张“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又是对立的。
《系辞传》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也是当时儒家所鼓吹的一种神话传说,就是《孔子三朝记·诰志篇》所说:“圣人有国,⋯⋯ 于时龙至不闭,凤降忘翼”,“洛出服(符),河出图。”
因为孔子曾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