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说和养士之风

同时,文人学士游说的风气也渐渐盛起来。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 一经国君赏识,便可被提拔为执政的大臣。例如卫鞅本是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入秦后说动了秦孝公,做到了秦的最高官职大良造;张仪本是魏人,入秦后也做到了秦惠王的相;甘茂本是上蔡监门官史举的家臣,入秦后也做了秦武王的左丞相;范雎、蔡泽也都因游说而做到秦昭王的相国。秦国的情况如此,其他国家也差不多。

战国时代,游说和从师确是士进入仕途的两个主要门径,因而游说和从师也就成为一时风尚。据说,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孟子·滕文公下篇》)。田骈在齐,也是“货养千钟,徒百人”(《战国策·齐策四》)。连许行这样一个“为神农之言者”(即研究农家学说的),到一个小国滕,也有“徒数十人”(《孟子·膝文公上篇》)。只要略为著名的士,差不多没有一个不是“率其群徒,辩其谈说”的(《荀子·儒效篇》)。到战国中期以后,各国有权势的大臣每多养士为食客。齐的孟尝君田文、

① “稷下先生”,在汉代著作中有称为“博士”的,如《说苑·尊贤篇》称“博士淳于髡”。汉代“博士”, 有称为“稷下生”的,如孔安国是西汉的博士,郑玄称他为“棘下生”,“棘下生”即是“稷下生”。汉初叔孙通任“博士”而“号稷嗣君”,就寓有继承稷下学风的意思。齐国所设“稷下先生”有七十多人, 秦博士也是七十多人,汉文帝时的博士也是七十多人。

赵的平原君赵胜、魏的信陵君魏无忌、楚的春申君黄歇、秦的文信侯吕不韦所养的食客都达三千人。他们所养的食客中,有各种学派的士,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被罗致,甚至能学鸡叫、扮作狗偷盗的,即所谓“鸡鸣狗盗”之徒也都在食客之列。这些食客,往往为主人出谋划策,或奔走游说,或经办某项事务,也有代替主人著书立说的,例如信陵君因此编成《魏公子兵法》,吕不韦因此编成《吕氏春秋》。食客也有因此被引荐进入仕途的。

战国时代的士,是当时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个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