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用谥法的礼制
西周中期以来君主死后,都按礼由臣下依据生平行事善恶,定其谥号, 用以劝善戒恶②。《逸周书·谥法篇》所谓“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战国沿这个礼制,多数国家君王所用谥法有两字或一字的,亦有两字或省称一字的。惟独齐国所有君王都只用一字为谥,如齐威王名因齐,取义于因袭齐国;齐宣王名辟强,“强”当读作“疆”,取义于开辟疆土;齐湣王名地, “湣”一作“闵”,“地”《世本》作“遂”,古同音通用。齐襄王名法章。所有史书和诸子,记载先后四王的事迹都很分明,该是齐国使用谥法的礼制, 规定只用一字为谥。近人有主张齐亦用两字为谥,并将齐威王、宣王、湣王三王混称为齐威宣王和齐湣宣王两王,并据以更改《六国年表》的,是毫无根据,不符合历史事实的①。
① 参看随县擂鼓墩一号墓考古发掘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和裘锡圭《谈谈随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文物》一九七九年第七期。
② 近人有主张西周、春秋君主用生号,到战国君主才用谥法的。此说不确。童书业对此已加驳正,曾列举西周、春秋以来君主名号都符合其平生行事和德行来证明。见其所著《春秋左传研究》附录《周代谥法》。
① 《史记·田世家》称齐威王名因齐,威王子宣王名辟强,宣王子湣王名地。陈侯因■敦的因■即威王, “■”、“齐”古音同通用。《世本》说:“宣王名辟疆,威王之子也”(《苏秦列传·索隐》引),“强”、“疆”同音通用。《世本》又说:湣王名遂(《田世家·索隐》引),“地”、“遂”古音同通用。《史记·战国策》和先秦诸子,记载三王事迹都很分明。《吕氏春秋·知士篇》记静(靖)郭君善待剂貌辨, 数年后,“威王薨,宣王立”,静郭君因宣王不善待而回薛,剂貌辨为此请宣王善待而把静郭君接回。《齐策二》第五章所记相同。《韩非子·内储说上篇》记宣王用三百人吹竽,南郭处士滥竽充数,“宣王死, 湣王立”,湣王要一一听之,处士因而逃走。孟子曾见齐宣王,书中十二次提到宣王,无一处称威宣王或湣宣王的。《韩非子》书中,一次谈到威王,七次谈到宣王,又七次谈到湣王,无一处称威宣王或湣宣王的。《赵策二》第二章记苏子说:“夫齐威、宣,世之贤主也, 将武而兵强。”有人据此以为齐有威宣王,其实这是指威王和宣王两人正当齐兵强之时。苏子接着又说:“宣王用之,后富韩威魏以南代楚(“富”当读作“偪”),西攻秦,秦为困于殽塞之上。”这是说宣王的用兵,“南伐楚,西攻秦”正是宣王末年和湣王初年的事,苏子叙述也很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