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仁义的重视

韩愈《原道》提出了一个区别儒道两家的所讲道德的标准,认为儒道两家都讲道德,本质上是不同的,儒家是“合仁与义言之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这个标准确是值得注意的,儒家从曾子以后都很重视“仁义”,曾子提出阴阳二气化生万物的宇宙观,就以为阴阳二气为“礼乐仁义之祖”,接着子思、孟子又竭力宣扬仁义,后来就有仁、义、礼、智、信为五常之说。

《系辞传》十分重视“知”和“仁”,例如说:“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安土敦乎仁(帛书作“安地厚乎仁”),故能爱。”认为依据《易》,“知”能够普遍认识万物的规律,因而它的“道”就能周济天下,解决天下所有的问题;同时由于《易》反映天地的规律,学习《易》就能“安地厚乎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系辞传》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继”是

说继续,“继之者”,是说阴阳的精气继续不断地流行,可以得到“善”的内容。戴震《原善》以为“善”包括仁、义、礼三方面的内容,这确是儒家重视的道德标准。所谓“成之者性也”,是说把“一阴一阳之道”,成就在具体事物上就是“性”。所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是说“道”的内容是包括仁、义、礼、知等多方面的,人们往往不能全面认识它, 只能从自己所看重的方面去理解它,结果造成仁者谓之仁、知者谓之知的情况。据此可知,《系辞传》是把“仁”和“知”看作“道”的主要内容的。

《系辞传》和《老子》同样讲阴阳两气化生万物的“道”,主要内容是根本不同的。《系辞传》以“仁”和“知”作为“道”的主要内容,而《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就有力地表明《系辞传》不属于道家而属于儒家。

《系辞传》说:“圣者仁,壮者勇,鼓万物而不与众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此据帛书本,今传本作“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不与圣人同忧”)。这里把“仁”作为“圣人”的主要道德,是和老子所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不同的。

《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人”原作“仁”,此从帛书),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爱民安行曰义(“爱民安行”原作“禁民为非”,此从帛书)。这里以“理财正辞、爱民安行” 作为“义”,用作圣人统治人民的必要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