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才的广博选拔和使用

《鹖冠子》有《博选篇》,认为治理国家仅凭“王◻”(法制)还很不够,必须有“厚德隆俊”的人才来主持,因而必须广博地选拔人才。这都和老子的主张是不合的。《博选篇》讲到“博选”有“五至”之说,就是说君主招徕圣贤人才,由于接待的态度不同,招到的人才就有五等的差别。如果尊以为“师”的,就可招到“百己”者(百倍于自己的);如果待之如“友” 的,只能招到“什己”者。这个“五至”之说,燕昭王初年招贤时郭隗已对昭王提出,而且文句大体相同,郭隗对昭王还说:“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王诚博选国中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战国策·燕策一》第十二章)可知《鹖冠子》不但袭用郭隗“五至”之说的文句,连“博选”这个词也是因袭郭隗的。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中,黄老学派著作有《称篇》,已经讲到“帝者臣名巨,其实师也;王者臣名臣, 其实友也,⋯⋯。”但是没有概括为“五至”之说,可知郭隗继承了《称篇》的说法而加以发挥的①,而《鹖冠子》又是因袭郭隗之说的。唐代柳宗元曾依据这点判断《鹖冠子》出于后人伪作,并不正确。《道端篇》又有四方用人之说:“仁人居左,忠人居前,义臣居右,圣人居后。左法仁则春生殖,前法忠则夏功立,右法义则秋成熟,后法圣则冬闭藏”。这样以“仁”配合东方“木”德,“忠”配合南方“火”德,“义”配合西方“金”德,“圣” 配合北方“水”德,这和子思一派“五行”说,以“仁”配“木”,以“礼” 配“火”,以“义”配“金”,以“信”配“土”,有些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