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大商业城市所铸铜币

这时的大商业城市都曾铸造铜币,铜币上大都铸有地名。现在我们把比较可考的分国叙述于下:

(一)魏国魏国所流行的布,主要形式是圆肩、方足、圆跨的。国都大梁、旧都安邑、蒲阪(今山西永济西)、晋阳(今山西永济西南)、共(今河南辉县)、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南)、虞(即吴,今山西平陆北)等城市所铸的,都是这种形式。其次是方肩、方足、圆跨的布,有阴晋(今陕西华阴东)所铸的。又有方肩、尖足、圆跨的布,有垣(今山西垣曲西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皮氏(今山西河津东)、高都(今山西晋城)、宅阳

(今河南郑州北)所铸的。

魏的布比较复杂,大小轻重不等,有的以釿为单位,有的以寽为单位。大体上一百釿等于一寽。大梁所铸的布,有“梁正尚(当)百尚(当)寽”、“梁奇釿百尚(当)寽”、“梁半尚(当)二百尚(当)寽”、“梁奇釿五十尚(当)寽”四种。前两种是百枚当一寽,第三种是二百枚当一寽,第四种是五十枚当一寽。一寽的重量大约在一千四百克到一千六百克之间。安邑、

梁、晋阳(铜币铭文作“晋易”)三城所铸有半釿、一釿、二釿三种,阴晋、虞二城所铸有半釿、一釿二种。垣所铸有“垣釿”一种,蒲阪(铜币铭文作“甫反”)所铸有一釿一种,共所铸有“共半釿”一种,垂所铸有“垂二釿” 一种。山阳、平周、皮氏、高都、宅阳所铸没有单位名称和重量。幾所铸有“幾氏”“幾城”“幾釿”等种。据测定,上述以釿为单位的,一釿重十二到十五克,半釿重五到八克。上述以寽为单位的,两种“百当寽”布的重量都相当于一釿,可知“五十当寽”、“百当寽”、“二百当寽”三种布实际上仍是半釿、一釿和二釿。

魏在沿黄河地区还有圆钱(圆孔无郭)流通,铸造的城市主要有共、垣、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等城。共所铸圆钱有“共”、“共半釿”、“共屯赤金”三种。垣所铸有“垣”一种。长垣所铸有“长垣一釿”、“长睘一釿” 二种。魏国还有无文铜贝流通,近年河南辉县琉璃阁和山西侯马上马村都有出土。

(二)赵国 赵国所流通的布,主要形式是方肩、尖足、圆跨的。赵都邯郸(铜币铭文作“甘丹”)、晋阳(今山西太原)、蔺(铜币铭文作“焛”)、离石(铜币铭文作“■石”)、武安(今河北武安西南)、中阳(今山西中阳)、武平(今河北霸县北)、安平(今河北安平)、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所铸的,都是这种形式。晋阳、蔺、离石所铸也有圆肩、圆足的,大体上还是前一种形式的变化。还有一种安阳方足布,当为西安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公庙沟口)所铸①。

赵国还流行较小的刀币。有地名的,有邯郸(铭文作“甘丹”)、蔺(铭文作“焛”)、柏人(铭文作“白人”或“白”,在今河北临城东南)三种。以“化”(货)为单位,重量多数在十克以上。后来还铸有更小的刀币,有“晋阳新化”、“晋阳化”、“晋化”等种,重量七克左右。

赵国西部沿黄河地区也有圆钱(有郭)流通,有“蔺”、“离石”二种。蔺城有刀、布,又有圆钱。离石城有布和圆钱两种。可能圆钱铸造的时间较晚,是受了奏国圆钱的影响而铸造的。

(三)韩国 韩国所流通的布,主要形式是方肩、方足、方跨的。韩的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高都(今洛阳西南)、屯留、长子(铭文作“■ 子”)、涅(今山西武乡西北)、卢氏(今河南卢,瞩氏)、邓(今河南孟县西)所铸的都是这种形式。卢氏所铸,也有空首的布,铭文除“卢氏”外, 还有作“卢氏涅金”的。

(四)齐国齐国所通行的主要是刀币。“齐夻(法)化(货)”、“齐建邦造夻(法)化”两种,当是齐都临淄所铸。临淄的宫城内就有铸造这种“齐夻(法)化”刀币的作坊。“节墨之夻(法)化”一种,当是即墨所铸。“安阳之夻(法)化”一种,当是安阳(今山东阳谷东北)所铸。另有“齐建邦■(长)去(法)化”一种,较为少见,亦当为临淄所铸。重量都在五十克左右。另有一种明刀钱。背文有“齐化”、“莒□□”、“安阳□□” 等字的,当是受燕国货币影响后所铸造的,时代大约较迟。

齐国晚期也铸方孔有郭的圆钱,有“賹六化”、“賹四化”、“賹二化”、

① 《文物》一九五九年第四期报道内蒙古包头出土安阳方足布钱范三件,可以 证明铸这种布的安阳是西安阳。

“賹化”四种,当为賹(今山东寿光西南益城)所铸①。

(五)燕国 燕国主要流通的铜币,是方首有“明”字的刀,即所谓明刀。主要有两种:一种弧背,一种折背。另有一种平肩方足的半襄布,铸有地名襄平(今辽宁辽阳),曾出土于辽东半岛和朝鲜北部,当为战国晚期受三晋布币影响后所铸造的。“明刀”的“明”字,原作“■”或“■”,当即“匽” 字之省,前人误识为“明”。燕国铜器铭文都自称“匽”或“郾”,而不作“燕”。燕国后来也行圆钱,方孔无郭的,有“匽四”、“匽化”两种;方孔有郭的,有“一化”一种,时代更晚。

(六)秦国 当西周、春秋之际,卫就曾以“布”为货币。《诗经·卫风·氓》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非)来贸丝,来即我谋。”《毛传》:“布, 币也。”秦原来经济比较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战国初期仍以一定尺寸布幅(麻布)作为货币使用。公元前三三六年(秦惠文君二年)“初行钱”(《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国年表》),开始铸钱流通,才用以代替“布”作货币。《秦律》的《金布律》规定“布袤八尺,幅广二尺五寸”作为“布” 的货币单位,又规定“钱十一当一布”,这是以新行的“钱”折合旧的“布” 的币值的比例。《秦律》上有多处述及钱数都是十一的倍数,这是因为原来法律以“布”为货币,改用“钱”以后加以折算的结果。秦从“初行钱”这年以后,一切物价都已用钱计算。秦所通用的圆钱,主要是方孔无郭的“半两”。秦钱以“半两”为单位。

一九五五年洛阳王城遗址出土“文信”圆钱石范,传世古钱有“文信” 圆钱,形制类似“半两”,当是秦相文信侯吕不韦封邑河南所铸。当时河南一带商业很发达。咸阳一带曾出土“长安”圆钱,当是秦王政之弟长安君成

  • 所铸①。据此可知,战国末年秦专权的封君有铸钱的。

(七)西周和东周 洛阳曾出土圆孔有郭的“东周”和“西周”圆钱,当为东周君和西周君所铸。洛阳还曾出土“东周”小型空首布,亦当为东周君所铸。洛阳王城遗址南部瞿家屯以东发现战国时粮仓遗址,粮窟出土有“王”、“三川釿”、“东周”、安臧等文字的小型空首布和“安臧”圆钱。②可知当时洛阳一带所通用的货币,既有空首布,又有圆钱。

(八)楚国 楚国通行铜贝,也有布币,更流行黄金货币,币值单位为“釿” 和“货”。

铜贝是楚国常用货币,流通量很大,所以历年出土很多。贝上文字很难识,“■”是最多的一种,吴大澂释为“贝”字。宋代以来人们称它为“蚁鼻钱”或“鬼脸钱”。铜贝轻重不等,最轻的零点六克,最重的五点五至五点六克,一般为二点五至三点五克。

布币有“殊布当釿”一种,背文为“十货”,江苏丹阳和浙江杭州曾有出土。另有“四布当釿”一种。据实测,“四布当祈”重七克半,“殊布当釿”重三十一到三十七克,四个“四布当釿”正和一个“殊布当釿”的重量差不多。而铜贝重量一般为两克半和三克半左右,可以推知“殊布当釿”背

① 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卷十四和卷四○,因賹化布的钱范在山东潍坊出土,同时出土陶器的器底都有“益”字,断定这种钱币的铸地益当在今寿光西南的益 城。

① 关于“文信”圆钱,参见左丘《略谈四曲文钱》,《考古》一九五九年第十二期。关于“长安”圆钱, 参见陈直《三辅黄图校正》,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出版。

② 洛阳博物馆《洛阳战国粮仓试掘纪略》,《文物》一九八一年第十一期。

文“十货”,就是指相当于十个铜贝。从此可知楚国货币的比值是:一个“殊布当釿”=四个“四布当釿”=十个铜贝①。

(九)中山 中山是战国时代中等国家,应该铸有钱币。传世古钱有一种“三孔布”,圆首、圆肩和圆足,首和两足各有一个小圆孔,小的背文作“十二朱(铢)”,大的作“一两”,地名有上曲阳、下曲阳、南行唐、九门等, 都是中山地名。近人推定为中山货币。②

大体说来,当时三晋和齐的钱币铸造权是属于中央政权和各大商业城市的地方政权的;秦、楚等国是统一由中央政权铸造的。秦国从公元前三三六年(秦惠文君二年)“初行钱”以后,就把铸造钱币的权集中到中央。《秦律》严禁民间私铸钱币,律文中就有搜捕盗铸钱币犯的例子。《秦律》还规定官府铸造的钱,不论好坏,一律通用,不准百姓挑选使用,也不准商店和官吏随意挑选。如果商店挑选使用,“列伍长”不向官吏报告的,或者官吏不加查究的,都有罪。到战国末年,专权的封君如文信侯吕不韦等,在其封邑铸钱发行,这是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