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的进步

战国时代的雕刻,也有发展。过去长沙楚墓中常出土木雕怪神像,或者称为“镇墓兽”,由鹿角、头面、方座三部分组成。一种是人首龙身,头戴鹿角,舌伸口外,没有手足,下承方座的。一种是身作钩状的龙,两爪上举到颡,作张口状,舌伸口外,头也戴角,下体也连方座的。一种通体有黑色薄漆,龙眼黄色,眼球红色,舌红色,身体有红、黄、白三色花纹。近年湖北江陵望山和天星观楚墓出土这种神像,都是左右双身,作钩状的龙形,头戴长的鹿角。其用途当是辟除邪鬼的。这类怪神像雕刻得很生动,把一副张牙舞爪的神情完全表达了出来。

这时秦、宋等国还流行着“祝诅”的巫术,在和敌国作战前,往往雕刻

① 郭沫若《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人民文学》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号),认为一只脚的龙样动物是古代神话中一足的夔,是恶的神怪物,象征死亡;而凤鸟在古代神话中象征生命,画中凤鸟表现战胜者神态,夔则在绝望地拖垂着,这是善灵战胜了恶灵,生命战胜了死亡,而妇女站在凤鸟一边,正祷祝着生命的胜利。孙作云《长沙战国时代楚墓出土帛画考》(《开封师院学报》,一九六0年五月出版)不同意郭说,认为一只脚的龙样动物是古代神话中的龙,古代青铜器图案花纹中的龙都描写侧面,只画一只脚。并认为这是一幅龙凤引魂升天的画。从后来楚墓出土男子御龙图看来,当以孙说为是。

① 湖南省博物馆《新发现的长沙战国楚墓帛画》,《文物》一九七三年第七期。萧兵《引魂之舟:战国楚

帛画与楚辞神话》(收入马昌仪《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对此有详细探讨,认为龙有独足是夔龙舟。我认为这种有脚的龙当为蛟龙,并非龙舟,就是《离骚》所说:“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敌国国君的人像,一面在神前“祝诅”敌人,一面射着敌国国君的人像。这类木雕的人像我们已看不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有墓中出上的陪葬用的木俑。战国时代的木俑共有两种。一种是雕得手臂可以活动的,身穿丝织衣服,男的穿戎装,手执弓、剑、矛、盾等武器,女的手执椭圆形竹篮。一种是雕得手足固定的,衣裳是彩绘的。男的用墨画面目,红嘴唇,有胡子;女的脸上敷粉,红嘴唇,两颊有红点。从这里,我们也可了解这时木雕人像的艺术已有相当的进步。

这时木版透雕的技术也有相当进步。在长沙战国时代的楚墓中,内棺底部常有透雕花版发现,这种透雕花版所雕的各式几何纹图案,都很精致。一九六五年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彩漆木雕座屏,是这时木雕工艺的代表作。底座有平雕蛇蟒,屏上透雕有鹿、凤、雀、蛇相互角斗的形象,极为精细而生动。周身黑漆为底,并有朱红、灰绿、金银等漆的彩绘。座屏外框也用朱红、金银漆绘凤纹等图案,表现了高度的艺术创作水平。

楚墓出土的木制容器、乐器、饰物和葬具中,有加工雕刻的。木豆有盖和盘合成一只鸳鸯的,有木卮的盖上和本身周围雕刻蟠蛇的。有以雕刻的木虎座和凤架来悬挂鼓的,双凤立于双虎的背上,鼓悬挂于双凤之间,系于凤冠之上,很是精美。这种“虎座凤架鼓”,多数出土于湖北江陵的楚墓中。江陵雨台山七座楚墓各出土木鹿一件,鹿侧首卧地,脚弯曲放在腹下,身首分雕合装,鹿角插接于首上,有的在臀侧插接小鼓,用作小鼓的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