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簿划的重视

齐法家还对经济、政治上的重大问题,主张事先要计算筹划。《乘马篇》的“乘”是加减乘除的“乘”,“马”是计数筹码的“马”。认为国都的建设要“因天材,就地利”,耕作的土地必须合理的调整,山泽的开发必须有计划,士农工商的工作要分配适当,耕田使用犁也要适当,“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就是说成年男子可使用两牛牵引一大犁,未成年男子只能使用一牛牵引一小犁。而且要“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不能“失时”。他们说:“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唯圣人为善托业于民。”他们认为“地均分力”,就是实行“与之分货”的制度,这样就使“夜寝蚤(早) 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审其分,则民尽力矣”。就是说“均地分力”可以促使各户努力耕作。

《七法篇》把“则”(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则)、“象”(事物的形象, 包括外形、名称、时代、类别、状态等)、“法”(事物的规格,包括尺度、体积、重量等)、“化”(事物的相互教化,包括渐变、顺服、磨练、持久、适应、习惯等)、“决塞”(事物的矛盾对立,包括予与夺、险与易、利与害、难与易、开与闭、杀和生等)、“心术”(心中打算,包括老实、忠诚、宽厚、施舍、度量、宽恕等),“计数”(调查结果的统计结论,包括刚柔、轻重、大小、实虚、远近、多少等)称为“七法”。认为要制定法制,用以治理人民和统一思想行动,移风易俗;发布命令,举办大事,论材审用,都必须按“七法”经过调查研究。

《八观篇》认为了解国情必须作八个方面的调查研究:

  1. 巡视田野察看耕耘,计算农业生产;

  2. 巡视山泽察看桑麻,计算六畜生产;

  3. 进入都城察看宫室、车马和衣服;

  4. 考查灾荒,计算从军人数,察看台榭,计量财政开支;

  5. 进入州里察看风俗习惯,了解人民所接受上面的教化;

  6. 进入朝廷观察君主左右,分析朝廷上下所重视的和轻视的;

  7. 考察法令的执行情况,有哪些行于民与不行于民的;(8)估量敌国和盟国的强弱,考量君上的意志,考察人民生产的有余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