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争于气力”的思想
战国时代各派学者对于历史的发展是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的。墨子因为主张兼爱、尚同,认为乱的起因是人们自爱不相爱,“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大乱如禽兽然”(《墨子·尚同上篇》)。孟子因为主张恢复古代的制度,把历史的发展看成是倒退的,例如说:“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孟子·告子下篇》)而荀子为了要维护等级制度,把历史看成永恒不变的,认为“古今一度也,类不悖,虽久同理”
(《荀子·非相篇》)。至于韩非,认为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上古之世由于人民少而禽兽多,有巢氏出来“构木为巢”;由于生吃伤害腹胃,燧人氏出来“钻燧取火”;中古之世由于天下大水,鲧、禹出来治水;近古之世由于“桀、纣暴乱”,汤(商汤)、武(周武王)出来征伐。因此,如果在夏后氏之世“构木为巢”和“钻燧取火”,就要被鲧、禹所笑;如果到当今之世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韩非把历史的进步归结为少数“圣人”的作用,当然是不正确的,但是他认为鲧、禹的代替有巢氏、燧人氏,汤、武的代替鲧、禹,“新圣”的代替汤、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具有进步意义的。韩非依据其历史进化的思想,主张“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为他的变法主张提供理论根据。韩非还认为古时人民少而财有余,没有争夺;后来人口多而财物少,因而发生争夺。由此得出结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五蠹篇》)这样把人口增长看作历史变动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不正确的,但是他认为人性是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观点。这种“当今争于气力”的观点,就是他主张“明君务力”(《韩非子·显学篇》)、奖励耕战的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