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和“夫子”开始作为学者和老师的尊称

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如微子、箕子之类。春秋初期只有少数诸侯所属的卿连“谥”称“子”,如卫的宁庄子、石祁子之类;到春秋中期以后,诸侯的卿就普遍连“谥”称“子”;大夫虽然没有连“谥”称“子”,也已相称为“子”,如子服子、子家子之类。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士的社会地位的提高,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之风兴起,“子” 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如孔子、子墨子之类。到战国时代,“子” 便成为一般学者的尊称了。①

古代“夫子”原是对各级军官的称呼,例如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就称呼各级军官(包括千夫长、百夫长)为“夫子”。到春秋时代,卿大夫当面相称为“子”,背后谈论时,把“夫子”作为卿大夫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学者从师的学风兴起,“夫子”开始作为对老师的尊称。后来“夫子”的称呼就比“子”更尊重了。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