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熟制的推广

春秋时期冬小麦在中原地区逐渐推广,这在农业生产技术上是个重大进步。因为种冬小麦的地区,夏收之后,又可播种秋收的其他谷类作物,一年两熟制就可以推行了。西周春秋之际,劳动人民栽培出了冬小麦品种,到春

① 据唐代李淳风所作《隋书·律历志》,周尺是和刘歆铜斛尺相同的。所谓刘歆铜斛即是新嘉量。据刘复

《故宫所存新嘉量之较量及推算》,新嘉量一升等于零点二零零六三四九二公升,约当今五分之一升。它所用的尺等于零点二三零八八六四公尺,约当清代营造尺七寸二分。又据唐兰《商鞅量与商鞅量尺》和马承源《商鞅方升和战国量制》,商鞅量的容量和所用尺度完全和新嘉量相同。近年考古发掘出土战国时代的尺较多,其长度基本上也和商鞅量所用尺度相合。战国时六尺为步,百步为亩,一亩共三千六百平方尺, 约合清代营造尺一千八百方十六平方尺。唐代以来以五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一亩共六千平方尺,可知战国一亩约合今百分之三十一点二亩,战国百亩约合今三十一点二亩。

① 《吕氏春秋·乐成篇》记载引漳灌邺的故事,邺令史起说:“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

恶也。”

秋初期,成周(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地区开始实行一年两熟制。公元前七二○年四月郑国掠取了周的温(今河南温县西南)地的麦,同年秋天又掠取了成周的“禾”,说明这时周的王畿内已实行一年两熟制。到战国时代,一年两熟制就普遍推广。《礼记·月令》就记载孟夏之月“升麦”,孟秋之月“登谷”。《孟子》曾说■麦(大麦)到日至(夏至)时都成熟(《告子上篇》);又说七、八月(夏正五、六月)间干旱,苗(粟苗)就会枯槁(《梁惠王上篇》)。这样大麦收割后,粟苗又生长着,可知当时齐国已推行一年两熟制。《吕氏春秋·任地篇》还说:“今兹美禾,来兹美麦。”这是说今年丰收了美禾,接着又种麦,来年又丰收了美麦。《荀子·富国篇》又说: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 一年两熟制的推广,就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年产量。

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由于一年两熟制的推行,耕种“百亩之田”的收成,“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孟子·万章下篇》)。《吕氏春秋·上农篇》也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就使得“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的小农生产,可以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 这种小农经济可以成为当时各国君主政权作为立国的基础。